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自能阅读的教学策略
——以低段语文教学为例

2020-01-11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小蝌蚪课前预习能力

周 茜

(重庆高新区康居西城小学 重庆 400000)

一、自能阅读概述

自能阅读从字面上看就是自己能够阅读。它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阅读,主动思考。自能阅读和以往阅读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机械记忆,而自能阅读则是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自能阅读的方式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参与感,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1]

二、自能阅读的重要性

(一)开阔视野,认识不同文化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优秀文化思想,而且能从阅读中体会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不同的书籍阅读,学生还可以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知识。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对知识的积累程度加深,为语文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学生还能通过自能阅读看世界,从文字间领略文化的魅力,使得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思想情感得到有效的丰富,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二)提炼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不分家。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可以为写作做铺垫。通过不断的自主阅读,学生的语感也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中加强思考、加强好词佳句的积累,积累写作素材,为高年级习作打好基础。[2]

三、小学语文自能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自主阅读习惯,自能阅读兴趣较低

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就目前看来,课堂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会用在学习语文课本知识上。比较而言,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减少,阅读过程中往往一带而过,缺乏一定理解与思考。低年级孩子年纪偏小,学习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加之阅读是相对比较枯燥的,自能阅读相对兴趣较低,学生难以长时间坚持自主阅读。

(二)教学模式固化,难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阅读讲得过多,学生阅读体会较少。但阅读教学相对比较特殊。除了教师的导学,更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和思维过程。教师可改变教学模式,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针对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自能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首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阅读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预习的相关指导。在阅读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提前进行教学备课,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培养方向,认真合理地制定阅读预习导入,把握整体学习内容,提出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进行有效阅读。这样,学生能通过预习获得阅读的成就感,更有助于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根据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解谜任务吸引低年级孩子,“冬天洞里眠,夏天勤劳做。浑身绿油油,田地抓虫好能手!”谜语的驱动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自主预习。其次,借助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思考。比如“为什么小蝌蚪要找妈妈?”“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呢?”“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文章,学生在课文中通过自主阅读,提取信息,勾画相关句子。最后布置预习查询任务。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关于小蝌蚪和青蛙的相关资料。小小组之间共享资料,增加阅读理解效果。

前置预习任务,借助预习中的问题主动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享也是再次阅读的过程。预习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并且通过语文教师系统层次的阅读预习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二)营造课堂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低段学生自能阅读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导,而阅读氛围的营造也是重要部分。首先,可以在班级发起阅读图书分享角的活动。每位学生至少分享推荐一本图书给其他小朋友,做好标注分享在图书角。班级有了图书角的存在,阅读气氛可以大大加强。

其次,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营造轻松互动的课堂阅读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一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对亡羊补牢进行情景再现。由一生扮演“大灰狼”,部分学生手拉手做为羊圈围墙,其中两位相邻的同学手松开,做为缺口。其他同学在围墙里面,扮演小羊们。一学生从缺口部位陆续抱走小羊。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了不在丢失更多小羊同学们该怎么办呢?结束后,由同学相互讨论。情景再现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相互探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及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参与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将课题及内容有趣而有思维层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阅读的快乐,而且能逐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三)将多媒体用在课堂中,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

当下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应用广泛。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习资源共享,因此,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视频、音频等线上资源,启发学生思考,发散其思维能力。

首先,阅读知识不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围绕课本内容设置悬念等方式,多角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时,“宇宙、太空”的词汇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我们可以借助微视频,向学生展示浩瀚太空的秘密,宇航员的训练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大家展开太空生活的相关阅读。

其次,教师可以将故事性的阅读文章用故事视频导入。低年级的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十分感兴趣。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我把小马过河故事视频分享给大家。在小马到河边的片段时按下暂停键,随即提出问题,小马到底有没有过河?小马是如何过河的?让学生依托这些问题自主阅读文本,自主思考。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的制造悬念,使学生带着好奇和兴趣进行阅读,既可拓展阅读思维还可以提升阅读自信、提高阅读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场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发展中。在阅读时,理解和把握整体内容时存在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阅读难点与接近学生生活场景相联系。这样,学生就能关联生活实际,理解内容。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有难度。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运用实际生活场景来解释诗句,从而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诗意境。[4]

四、总结

自能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机械记忆的现状。它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学生通过自能阅读,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提高了阅读及思维能力,对其将来学习和发展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小蝌蚪课前预习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蝌蚪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小蝌蚪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