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究
2020-01-11周洁
周 洁
(甘肃酒泉市肃州区玉门油田小学 甘肃酒泉 7350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且阅读的自主性较为匮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语文教师应当秉持生本理念,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并不断延伸和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均得到提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着较强的应试教育特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极大地消减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影响其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当前,部分教师重视授课进度,常常依照大纲要求来进行授课,教学形式多以“填鸭式”或“说教式”为主,形式老套且陈旧,师与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进对策
(一)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感与现代特点的教辅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让语文教学效果获得了很大提升。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渗透,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作用,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讲授“圆明园毁灭”时,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教师可展示圆明园毁灭的影像片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然后与学生一同对课文进行阅读探究,引发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这样便能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又如,在讲授“月光曲”时,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应的音频,接着提问:“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境下创造的?”“课文主要内容以及主旨思想是什么?”等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到相应答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与活跃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1]
(二)重视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和利用,丰富他们的文学储备。它对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写作教学则能够彰显并内化学生的阅读技巧,让他们能够在写作实践中,深化自身的阅读认知,推动其阅读能力的提升。[2]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摘抄一些优美的字词句,或者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他们书写自身的所感、所想和所思。这样便能升华他们的阅读情感,促使他们阅读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推动他们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引入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语文教师若想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是不行的。虽然语文教材蕴含着诸多经典文章,但是毕竟数目和种类有限。故此,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教师应当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入。首先,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而且也能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与时间”等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对鲁迅本人及其写作风格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依据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规律、阅读实情以及阅读兴趣等特点,精选课外读物并开展指导性的课外阅读,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后,教师可举办课外阅读竞赛,以活动为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得到有效培养。[3]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当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秉持生本理念,借助新课改之风,不断扩展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设趣味性与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