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石类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2020-01-11丰云舒董徐斌

环球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朱砂金石龙骨

丰云舒 董徐斌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情感障碍、神经症等。在我国古代,尚无精神病学这一专门学科,但是有关精神病学方面的论述及其丰富[1]。

古代医学家对很多不同的精神疾病及其症候群已经有了认识,如以谵妄为表现的感染和中毒所致精神紊乱;以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要表现的类似躁狂的“狂证”;以妄想或者退缩为基本表现的类似精神分裂的“癫证”[2],以及奔豚、百合病、脏燥、烦等,主要包含于现代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癫痫、神经症、睡眠障碍等。

1 金石类药物的特点

1.1 与炼丹术密切相关

金石药物主要指矿物类药,主要包括金属类、石类、玉类。有学者认为是古代追求养生、长生的目的下催生了金石丹药。秦始皇时期已见炼药之风。从先秦直到明清,人们服用金石药物以追求长生的文化现象一直持续了两千余年[3-4]。医生作为掌握药物知识的群体,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的名医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出了许多有用的临床经验。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临床巨著《伤寒论》中用金石药8种,组方20首,在《金匮要略》中用金石药19种,组方38首,广泛应用于精神系统疾病[5]。

1.2 重镇力强

金石类药多为致密重坠之物,有不少是有毒之品,药性峻烈[6],善治痼疾怪证。《本草纲目》言:“金石虽若顽物,而造化无穷焉。”传统中医认为“重可祛怯”,《汤液本草》卷上:“重可以去怯,磁石、铁浆之属是也。”《圣济经》:“怯者惊也,怯则气浮,重剂以镇之。”重镇之类的药物其性多沉,质重向下,具有潜阳敛阴、镇纳气逆之功效,适于治疗心神不宁[7]。因此,矿物药特别适用于精神行为紊乱方面的疾病。现代研究认为,金石药效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平喘、镇静、抗惊厥、改善微循环等方面[8]。

1.3 毒副作用较大

运用金石类药物,最难以规避的问题就是金石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统计《本草纲目》得到金石部有毒中药共33种,共占金石类中药的20.5%。在《本草纲目》以前,由于受道家炼丹术的影响,服石风气盛行。《本经》所载的金石类药物多有“轻身延年”“服之不饥”的作用,其影响很是深远[6]。人们为了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服用金石药物,而长期不合理地服用某些金石药物,实际上会造成一些急、慢性中毒现象。在《诸病源候论》中“寒食发散候”记载服石后可出现一系列情感障碍、睡眠饮食障碍、感觉障碍和言语障碍[9]。因此,对于金石药物的运用,我们应当批判性地继承其经验。对于不合理的追求长生的虚幻目标,应当否定。有关毒性的处理,应当重视《本草纲目》中“剂型的选择、炮制减毒、鉴别药材、配伍减毒”的防毒思想,以及解毒的经验[10]。

2 金石类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2.1 朱砂

朱砂是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含硫化汞(HgS),甘、寒,有毒;功能清心镇惊安神,常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等。一般入丸、散或作丸药之挂衣,不宜煎服煅用。朱砂确切的药效机制仍然是未解之谜,朱砂的毒性作用机制也不清楚,特别是对其毒性成分的化学物种众说纷纭[11]。《神农本草经》列朱砂为上品,并认为其“久服通神明不老”,后世多受其影响。朱砂也成为了五石散的组成之一。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超量、长期使用朱砂,会导致朱砂在体内的蓄积而导致中毒[12],因此朱砂可以长期服用的观点仍有待商榷。

《圣济总录》“丹砂丸”治“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扑地,口吐白沫”。《士材三书》“辰砂丸”治“喜怒无极,发狂”。《百一选方》“归神丹”治“一切惊忧思虑或梦思恍惚,作事多忘,但是一切心气不足,癫痫狂乱,悉皆治之”。《医宗金鉴》载朱砂安神丸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寝寐不安”。《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加味磁朱丸”治疗“痫风”。

朱砂长于安神镇静,古代常用于治疗心悸、发狂、失眠、健忘等,类似躁狂发作、癫痫、焦虑障碍、神经衰弱、失眠障碍,特点是善清心火。合理使用朱砂主要体现在用法用量、炮制方法、合理配伍上。朱砂的主成分硫化汞遇高温可产生游离汞(HgO),进而产生吸入汞的类似毒性。另外,朱砂中的可溶性无机汞盐无机蓄积在肾内从而导致肾毒性。因此,古人强调用水飞法炮制朱砂非常合理,因为这样既可避免高温,又可降低可溶性有毒元素,使朱砂的使用趋于安全。有学者研究朱砂安神丸,认为黄连和甘草可以解朱砂毒[13]。合理配伍也是安全使用的方法之一。

2.2 生铁落

生铁落为打铁时因外层氧化而打落的细铁屑,或铁工厂锻铁时的副产品铁屑。煅后醋淬用。《本经逢原》:“铁落,铁铣内煅赤,醋沃七次用。”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味辛,性平;功能治癫狂、热病谵妄、心悸、易惊善怒。《纲目》载“平肝去怯,治善怒发狂”;《日华子本草》“治惊邪癫痫,小儿客忤……治心惊邪……时疾热狂”;《医林纂要》“宁心神,泻妄火,坠涌痰”;《别录》“……止烦……”。

《黄帝内经》时期已经有使用生铁落饮治疗发狂的记载。《素问·病能论篇》载:“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络为饮,夫生铁络者,下气疾也。”《类证准绳》记载生铁落饮:铁落30 g、石膏15 g、龙齿(研)15 g、白茯苓(去皮)4.5 g、防风(去声)4.5 g、玄参3 g、秦艽3 g,治疗狂证;《方脉正宗》载:“治暴怒发狂:铁落三钱,甘草一钱。煎汤饮。”

生铁落长于定惊安神,古代用于治疗狂、怒、心神不安等,类似躁狂发作、癫痫、焦虑障碍。而现代生铁落还广泛应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精神分裂等疾病的治疗[14]。周丽华等[15]用建中汤加生铁落饮治疗小儿腹型癫痫,杨辉等[16]用生铁落饮治疗表现为阳性症状的卒中后精神障碍。

2.3 铅丹

铅丹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辛、咸,微寒,有毒。《本草蒙筌》载铅丹为铅与土硫磺、硝石、醋等炒制成丹,又名黄丹,功能“入药治痫疾,收敛神气镇惊”。《本草纲目》:“凡用,以水漂去消盐,飞去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药……治惊痫癫狂。”《本经》:“主……惊痫癫疾。”《药性论》:“治惊悸狂走。”《日华子本草》:“镇心安神。”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铅丹一两半,治疗烦、惊、谵语等精神症状。《医宗金鉴》言:“龙骨、牡蛎、铅丹之涩重,镇静收心而安神明。”徐灵胎言本方:“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博济方》载驱风散:“以铅丹、白矾治风癎,每服三至五分,温酒下。”

铅丹内服多小剂量(一般小于5 g),纱布扎紧包煎,不宜久服[17]。由于铅丹毒性较大,稍微过量即可能造成中毒,现在已极少内服。往往与其他中药相配伍,在解毒方面作用巨大[18]。有实验表明,使用含有铅丹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煎煮后静置50分钟以上,能够减低汤液中的铅含量,此时服用对大鼠肝肾功能无影响[19]。值得注意的是铅丹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刘渡舟教授也有使用柴胡加龙牧汤(内铅丹3 g)治疗癫痫的验案。有现代研究表明加用铅丹,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大鼠癫痫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级别,缩短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具有良好的抗癫痫作用[20]。周连三等[21]经验,铅丹必须与铅粉鉴别,中病即止,同时注意煎服方法,先煎30分钟,边煎边搅拌,则无中毒之忧。

2.4 琥珀

琥珀是松柏科植物的树脂形成的生物化石。味甘、性平,无毒。研究琥珀在中医药上的价值历史已久,最初可见于《名医别录》,列其为上品[22]。《别录》载琥珀:“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玉楸药解》“止惊悸”,《日华子本草》“壮心”。

《活幼心书》“琥珀抱龙丸”治“小儿诸惊”。《仁斋直指方》治“小儿胎痫”:用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为末,麦门冬汤调一字服。《医学心语》“定痫丸”治疗“癫痫、癫狂”。《景岳全书》“琥珀多寐丸”治“治健忘恍惚,神虚不寐”。《活人心统》“琥珀安神丸”治“病后虚烦不睡”。

琥珀长于镇惊,古代应用于心神不安、易惊、癫痫、不寐的治疗,类似于失眠障碍、焦虑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琥珀酸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并能镇静。对顽固性失眠及各种睡眠障碍有较好的效果[23];中成药琥珀多寐丸具有治疗神经症的功效[24]。有学者用以琥珀为主药的琥珀定痫胶囊治疗癫痫,疗效可靠[25]。

2.5 龙骨

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龙骨镇静安神,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名医别录》“疗……夜卧自惊”,《药性论》“安心神”,《本草纲目》“益肾镇惊”,《本草述》“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本草逢源》“多梦纷纭”,《本草经读》认为龙骨“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现代药理有抑制骨骼肌兴奋作用。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牧救逆汤”治疗“惊狂,卧起不安”;《千金方》“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治疗“健忘”;《外台秘要》“龙骨汤”治疗“宿惊失志,忽忽喜忘,悲伤不乐,阳气不起者”;《方脉正宗》用龙骨一两(火煅,研极细末),犀角、丹砂、琥珀等共十味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

龙骨长于安神,古代应用于治疗心神不安、惊悸、癫狂、失眠、健忘,类似于焦虑障碍、躁狂、惊恐障碍、癫痫、睡眠障碍及记忆减退。龙骨是中医治疗精神方面疾病最常用的金石药物。但是随着《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实施,中药龙骨的来源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有学者研究提出,牡蛎可能成为龙骨的替代品[26]。

2.6 紫石英

本品为氟化物类矿物萤石族萤石,主含氟化钙(CaF2);甘、温,长于镇心安神。《名医别录》言其“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药性论》:“治惊痫,蚀脓,虚而惊悸不安者,加而用之。”《本草再新》:“安心安神,养血去湿。”《纲目》“紫石英上能镇心,重以去怯也。……故心神不安”,《本草经疏》:“惊悸属心虚,得镇坠之力,而心气有以镇摄,即重以去怯之义也。”《本草蒙筌》载:“定心悸且补心虚,填下焦尤安魂魄。”《本草经集注》:“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

《郑干来家秘》“紫石英一两(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末,水飞过),配当归、远志、枣仁、川贝母、茯苓、柏子仁各二两,川黄连三钱,治怔忡惊悸,魂魄不宁,或心虚不寐,精神烦乱”,《太平圣惠方》“紫石英丸”功能“益气安神,治疗夜多异梦”。

紫石英用于治疗惊悸、心神不安、胆怯,类似于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失眠障碍等,特点是擅长补虚。现代研究表明紫石英有抑制神经应激的能力。紫石英在现代药理研究方面的报道仍然较少,可见紫石英在药理方面的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间,而且该矿物药古代至现代都应用较多,值得深入研究[27]。

2.7 石膏

本品为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甘、辛,大寒,长于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长沙药解》“治烦躁……治热狂”,《本草新编》言石膏“发狂可安,谵语可定,乃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也”,同时提到:“轻则谵语,人则骂詈,见水而入,弃衣而走,登高而呼,发狂不知人,此真热也,即可用石膏大剂灌之,不必疑虑。”

《景岳全书》言石膏“却烦热……阳狂热结热毒”,《得配本草》言石膏“治……狂热发斑”,石膏广泛应用于精神方面的治疗,应当首推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有16个方剂中用到石膏[28]。如白虎汤治疗三阳合病,谵语遗尿。此外《伤寒总病论》载“治湿温多汗,妄言烦渴:石膏、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温病条辨》载化斑汤治疗“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

石膏古代常用于热狂、发狂、谵语、烦躁的治疗,类似于传染性、发热性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躁狂、失眠障碍等,特点是长于清热。在现代可以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焦虑症、失眠等精神病症,且用量应当大[29]。

2.8 磁石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咸、寒,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别录》:“养肾藏……益精除烦……小儿惊痫。”《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本草经疏》:“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本草汇言》“安惊痫”。

《医学衷中参西》加味磁朱丸治疗痫风;《备急千金药方》磁朱丸治疗心肾不交,耳鸣耳聋,心悸失眠,视物昏花,亦治癫痫。柯琴称之“此丸治癫痫之圣剂”;《圣济总录》磁石炼水饮治小儿惊痫。

磁石长于镇静安神,在古代主要用于惊悸、癫痫的治疗,类似于焦虑障碍、癫痫,且擅长补肾。现代药理表明该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0]。磁石能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时间、延长抽搐潜伏期[31]。刘英涛等[32]用磁石枕治疗顽固性幻听患者218人,疗效肯定。

2.9 青礞石

本品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主要成分为镁、铝、铁、硅酸及结晶水;咸、平,无毒,主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用于顽痰胶结、癫痫发狂、烦躁胸闷,入丸、散或水煎。《本草纲目》中记载“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得宜本草》记载“功专利痰止惊”,周志林“青礞石善化老痰癖积……独入肝家,治惊痫痰涎胶粘不化,不外咸能软坚,重以镇邪之意。”

《明医指掌》中记载安神滚痰丸“以煅礞石为君药,取善化顽痰之锢结的作用,以逐痰醒神,主治痰升致癫”;《泰定养生主论》载滚痰丸:治“一切久新失心丧志,或颠或狂等证”“一切心下怔松,如畏人捕,怵惕不安”。

青礞石古代常用于惊、狂、痫的治疗,类似于精神分裂、癫痫、躁狂,特点是长于祛痰。现代文献对青礞石的药理作用研究仍然较少。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癫痫、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33]。有学者认为青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对精神分裂因“痰”“肝郁”“神志不安”等引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34]。

2.10 银箔

银箔为用自然银锤成的纸状薄片,化学成分主要是银(Ag),功能安神、镇惊,治惊痫、癫狂、心悸恍惚、夜不安寐。《海药本草》云:“主坚筋骨,镇心,名目,风热癫疾。并入薄于丸散服之。”《药性论》:“主定志,去惊痫、小儿癫疾狂走之病。”《本草蒙筌》:“除谵语恍惚不睡,止热狂惊悸发痫,定志养神,镇心明目,安五藏,并用服之,功胜紫雪。”《证类本草》:“生银寒无毒,主热狂惊悸发痫,恍惚夜卧不安,谵语。”

《圣济总录》“镇心丸”治“治心虚惊悸,或因忧虑神气不安”;《圣济总录》“丹砂银箔丸”治“热痰,心神不安,烦躁”,《幼幼新书》载“金箔镇心丸”治“小儿一切惊气,夜睡不稳,喉中涎声,梦中狂叫,精神躁闷”。

银箔长于安心神,在古代主要常用于惊悸、癫疾、心神不安的治疗,类似于焦虑障碍、失眠障碍、癫痫。

2.11 金箔

金箔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辛苦、平,功能镇心、安神、解毒,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药性论》:“主小儿惊伤,五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海药本草》“主癫痫风热”,《本草蒙筌》:“却热驱烦,安魂魄,养精神……禁癫狂疾走,止惊悸风痫。”并且认为“生金未炼,切忌妄投”。《本草再新》:“舒肝气,定心智,安魂魄,滋肾水……治小儿惊痫。”《会约医镜》“金箔,能镇心辟邪。治癫狂惊悸,安魂魄,定风痫,坠痰涎”,《海药本草》中有记载“出大食国……主癫痫”,《证类本草》“金屑,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

《证治准绳》金箔丸治“心脏风邪,恍惚狂言,意志不定”;《圣济总录》金箔煎,治疗“风邪发狂”;《沈氏尊生书》金箔镇心丸,治“癫痫惊悸,怔忡气郁,一切痰火之疾”;《圣惠方》金箔丸,治“小儿食痫”;《圣济总录》金箔琥珀丸,治疗“恍惚忪悸,言语不止。”

金箔长于安心神,在古代主要常用于惊悸、癫疾、心神不安的治疗,类似于焦虑障碍、失眠障碍、癫痫。

2.12 铁粉

铁粉为钢铁飞炼而成的粉末或系生铁打碎成粉、用水漂出的细粉,咸、平,功能平肝、镇心,可治惊痫、发狂。《本草蒙筌》记载:“凡入方剂拯疴,难作丸散正用,需煅过,粗赤汁淘净,酒或水任煎。”《开宝本草》“安心神”,《本事方》“铁粉,非但化涎镇心,至如摧抑肝邪特异,若多恚怒,肝邪太盛,铁粉能制伏之”。

《圣惠方》:“治惊:痫发热:铁粉,水调少许服之。”《圣惠方》铁粉丸:“治热病,心神恍惚,悲喜无常,发狂欲走。”《全幼心鉴》:“治伤寒阳毒,狂言妄语乱走,毒气在脏:铁粉二两,龙胆草一两(为末)。磨刀水调服一钱,小儿五分。”《病源流犀烛》铁分散,治“风痰迷塞心窍而发癫狂者”。《本草蒙筌》载铁华粉:“盐水漉投于醋翁,埋阴处自然生衣,刮研成霜,能安心神,坚骨髓,强志力。”

铁粉长于定惊止狂,常应用于癫痫、躁狂的治疗。

3 小结

金石类药物与一般草木之品相比,质地较重,力量较强,在主治上显著特点就是善治痼疾怪证,因此长于治疗精神方面疾病。但也因其质地重坠,部分药物毒副作用显著,一般认为不宜久服。近代医家对矿物药的应用曾经一度减少,矿物药的应用范围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而且目前,矿物药的药理和毒理的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存在不少问题[35]。许多金石类药物的药理毒理研究几乎空白。金石药物具有疗效可靠、药源丰富、价格便宜的特点[3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石类药物的研究应当会是一个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朱砂金石龙骨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衡南朱砂坳为何再也不出朱砂了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架龙骨
冷热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朱砂记
丹砂
龙骨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