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1-11佟雪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佟雪光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手术治疗是当下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疾病治疗方式,在手术治疗中为了降低手术创伤对患者带来的应激反应、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而麻醉药物的选择将影响麻醉效果[1]。而术后疼痛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疼痛治疗[2]。罗哌卡因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本研究将分析罗哌卡因在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硬膜外麻醉后进行下肢、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平均(47.29±10.18)岁;下肢手术28例,下腹部手术32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4~70岁,平均(46.14±10.52)岁;下肢手术27例,下腹部手术33例。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患者病情明确,需相应手术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病例排除标准: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有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其他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对本研究所应用相关麻醉药物有应用禁忌证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创建静脉通道,在L1~L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先给予对照组患者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31021071,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 mL,观察无异常反应后,再分3次注入0.5%盐酸利多卡因15 mL。观察组患者先应用试验剂量1%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560137,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 mL,观察确认无异常后,再经硬膜外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15 mL。注入麻醉药物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麻醉诱导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若麻醉药物应用后平均动脉压相对于应用前降低达到25%,静脉滴注麻黄碱10 mg。患者心率低于55次/分时,静脉滴注阿托品0.2~0.5 mg。应用麻醉药物后,观察组患者间隔1 h,注射0.2%盐酸罗哌卡因5 mL,对照组患者注射相应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术后,观察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建立电子镇痛泵,每次按压可给0.15%罗哌卡因5 mL。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多卡因建立电子镇痛泵镇痛治疗,每次按压给予0.2%利多卡因5 mL。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麻醉给药后2 min、5 min、和15 min应用以下标准对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分级:1级表示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患者安静,心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2级表示患者有轻微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血流动力学有所波动,需要应用镇静剂;3级表示患者有明显疼痛、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有改善,可勉强完成手术;4级表示麻醉效果差,且辅助用药后效果仍不理想,无法完成手术,需要改用其他麻醉方式。分别在患者麻醉后30 min观察统计患者心率、平静动脉压水平。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麻醉药物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在患者术后3 h、12 h、24 h应用VAS评分方式评价分析患者疼痛情况。评分可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开始独立行走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给药后各时段麻醉效果评级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给药后2 min、5 min、和15 min时麻醉效果评级分别为(2.21±0.33)级、(1.86±0.47)级、(1.02±0.34)级;对照组患者麻醉给药后2 min、5 min、和15 min时麻醉效果评级分别为(2.69±0.25)级、(2.54±0.35)级、(1.24±0.31)级。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给药后2 min、5 min、和15 min时麻醉效果评级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9807、8.9884、3.7037,P=0.0000、0.0000、0.0003(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用药后30 min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值分别为(82.36±11.34)次/分、(107.36±10.37)mm Hg;对照组患者麻醉用药后30 min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值分别为(83.41±11.67)次/分、(105.59±11.12)mm Hg。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后30 min心率及平均动脉均值比较均无较大差异,t=0.4998、0.9017,P=0.6181、0.3691(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2例、恶心呕吐3例、皮疹2例、呼吸抑制1例,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痛头晕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呼吸抑制1例,共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5381,P=0.4632(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3 h、12 h、24 h时VAS评分均值分别为(3.64±1.06)分、(2.36±0.85)分、(1.19±0.77)分;对照组患者术后3 h、12 h、24 h时VAS评分均值分别为(4.52±1.24)分、(2.98±1.14)分、(2.34±0.76)分。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1785、3.3773、8.2336,P=0.0001、0.0010、0.0000(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 患者术后独立行走时间 观察组患者术后独立行走时间(36.43±5.45)h,对照组患者术后独立行走时间为(41.07±6.05)h。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独立行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4.4139,P=0.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麻醉技术是通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式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知,从而达到无痛目的。麻醉效果是手术治疗中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麻醉质量的好坏,通常直接影响手术质量[3]。同时术后疼痛作为手术后常见症状,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手术效果。临床应该采取相关镇痛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而麻醉药物、镇痛药物的选择是影响麻醉和疼痛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当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麻醉、镇痛药物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应用选择麻醉和镇痛药物时,应该根据具体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需要的麻醉深度、术后疼痛程度、具体疼痛发作原因等选择合适的麻醉及镇痛药物[4]。

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麻醉药物,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果[5]。酰胺类药物人体耐受性较好,心肌毒性较小,可以长时间达到麻醉效果。罗哌卡因相对其他酰胺类麻醉药物,具有较低的脂溶性,从而可以更好地降低其毒性作用。因此罗哌卡因应用于手术麻醉和镇痛治疗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觉异常等,大多数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6]。同时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相比具有相当的感觉神经纤维抑制效果,但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纤维阻滞效果弱,这就造就了罗哌卡因具备良好的分离麻醉的特点。在已有的多篇报道中均有指出,应用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对减少患者运动功能阻滞效果明显,利于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更快恢复[7-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麻醉及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及镇痛。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各时间段麻醉效果评级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无明显差异,麻醉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患者VAS评分进行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独立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时,其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快,应用于疼痛治疗时也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受。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