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2020-01-11杨鹏
杨 鹏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香泉畜牧兽医站,743015)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在生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可以感染发病,而且发病率高,流行速度快,常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死亡率几乎可达100%,尤其是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成年猪相对较低,对养殖场的危害极大。
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此病毒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已经出现了变异株。该病毒对热、阳光比较敏感,在56℃的条件下持续45min 或者在阳光下暴晒6h 就可以将其杀死。 该病毒对消毒药也非常敏感,尤其是乙醚、氯仿、甲醛短时间内就可以将其杀死。
猪对此病毒最为易感,犬、猫也可以感染,其他的动物不感染。 其中尤以10日龄以下的仔猪感染性强,随着猪的生长发育,感染性逐渐降低,死亡率也下降,发病的症状也较轻。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养殖场内普遍存在,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通过乳汁、粪尿、喷嚏、呼出的气体等向外排毒,污染饮水、饲料、食槽等,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发病。 此病的潜伏期很短,仔猪的潜伏期一般为15-18h,成年猪为2-3天。 猪群中一旦一头感染,很快就会造成全群感染发病,尤其是饲养密度比较大的规模化养殖场发病率更高。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季节性疾病,高发季节为冬季、春季,炎热的夏天和秋天发病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病毒不耐高温,但是却在低温的环境下生存的时间较长[1]。 此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在新疫区常表现为爆发性流行,几乎所有的猪都会感染,在老疫区常呈周期性流行。 饲养管理水平较低、饲料营养不全价不均衡、猪舍通风较差都成为诱发此病的因素。
2 临床特征
发病有典型的特征就是猪群出现水样腹泻,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脱水而亡。 其中仔猪的症状最为明显,10日龄左右的仔猪最容易感染,表现为频繁的腹泻,粪便颜色为灰黄色,水样,还常常夹杂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脱水严重,饮水量加大,体重较少,变得消瘦,常于发病2-5d 后死亡。 即使病愈的仔猪,生长发育也受到影响,而且成为带毒猪,长期会向外排毒。 架子猪、母猪等感染后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腹泻、没有食欲。 处于哺乳期的母猪泌乳量会下降,甚至不泌乳。 一般经过3-7d 后病情会好转,,很少引起死亡。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的仔猪解剖可以发现,主要的病变部位为胃和小肠。 胃粘膜有出血点,胃内会观察到没有消化的凝乳块。 小肠肠壁变得薄而透明,肠腔内有液体状或者半液体状的物质,而不是充满乳糜。 用显微镜观察冲洗干净的空肠,可以看到肠绒毛变短且萎缩。
4 诊断
根据此病的以下特点如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而且10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呈群发;临床上主要以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特征;剖检可见小肠壁薄而透明,空肠粘膜绒毛短且萎缩,胃肠道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 同时再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确诊。 实验室的检测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血清学诊断、荧光抗体法等,其中免疫荧光诊断是最为常见的方法,操作简单,诊断迅速,已经在广泛推广应用。
5 治疗
猪场一旦出现传染性胃肠炎疾病,就要马上把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病猪所在的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
5.1 西医治疗
首先应用抗菌素或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病猪出现继发感染或者并发感染。 如可以用硫酸卡那霉素进行肌肉注射,用量为每头15kg 左右的仔猪注射50-100 万IU。还可以用链霉素、庆大霉素联合治疗,用量分别为30-50 万IU、4-8 万IU,为病猪灌服。 还可以用病毒唑、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肌肉注射。
对于脱水严重的仔猪,还可以用10%的葡萄糖溶液50-150ml、维生素C10-20ml,安钠咖10ml混合均匀后,一次静脉注射,连续治疗3d,效果明显。
5.2 中医治疗
将大黄 120g、黄连 120g、玄明粉 120g、枳实50g、栀仁 50g、槐花 50g、黄芪 50g、木香 90g、广皮50g,加入1L 清水煎汁至500ml,每天每头仔猪灌服50 ml,连续治疗5d,可以明显缓解病情[2]。
还可以用兔毛蒿、老鹳草根各250g,地锦草、马齿苋、苦参、黄柏各100g,研细末,小猪每次60g,大猪每次300g,加适量大蒜捣烂内服,对传染性胃肠炎也有明显的疗效。
6 结束语
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在生产中主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并采用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