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肠痉挛
2020-01-11汪建辉
汪建辉
(甘肃省通渭县常河镇畜牧兽医站,743312)
牛肠痉挛是在肠管应激性增高 (如在肠卡他和有肠系膜动脉瘤时)和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当体内外受到寒冷的刺激时即可引起肠管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而产生腹痛。 秋、冬、春季较为多见。在气候突然变冷时,空肚或使役后过饮冷水或喂以冰冻、变质的草料时或被雨淋后容易发病。
1 病例
2018 年11月26日晚,我县常河镇范某家1头1 岁左右肉牛发病前来求诊,主述:11月26日下午,该牛饮多半桶冷水,半小时左右发现患牛后肢踢腹,摇尾拧腰,时起时卧,耳尖、鼻端末梢部位发冷,呼出的气有凉感,口流冷涎,时有肉颤,好像牛腹痛等症状。 根据笔者现场听诊,瘤胃蠕动频繁,肠音如雷鸣,脉博加快,初步诊断为牛肠痉挛。
2 病因
2.1 幼畜消化功能弱或乳质不良,本病主要发生于1-3月龄犊牛。 哺乳期犊牛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其消化机能亦不完全,摄入的物质主要以乳为主, 因此开始采食草料时易发生消化和吸收不全,引发胃肠机能紊乱,导致肠蠕动增加,造成肠道痉挛的发生。
2.2 母牛患有乳房炎、乳腺炎及某些高热性疾病(如口蹄疫)时,导致乳质的品质不良,甚至乳质酸败变质等,也是造成犊牛肠痉挛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饲养管理不当。在甘肃中部地区,冬季和早春牛的主要饲草以麦糠、麦秸及玉米秸为主,饲草较为单一,营养缺乏,牛体消瘦,导体消化机能紊乱引起本病的发生。
2.4 气候突变昼夜温差较大, 特别是冷的刺激机体难以适应,而引发本病发生。
2.5 冰冻、霉败及腐烂草料,食入后刺激肠道易发生肠痉挛。
3 诊断要点
3.1 间歇性腹痛,多是每隔10-15 分钟发作一次。 痛时肠鸣,卧地打滚,痛毕病畜多安静站立,有的与正常无异。 一般不躺卧。
3.2 肠音响亮,或如雷鸣,远处即闻,但有间歇
3.3 口腔湿,口温低,舌苔白,舌质细,舌色青黄或青白。 病畜耳尖、鼻端等末梢部位发冷,呼出的气也有凉感,有的出现拱背缩颈,寒颤等怕冷症状。
3.4 频频排出稀软粪便,一般听到肠音响时就见病畜打滚和拉稀。 体温、呼吸、脉搏在安静时均正增,起卧时呼吸、脉博稍有加快。
3.5 直检时感到肠蠕动频繁,检查小肠时有索状变硬,膀胱有时积尿。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4.1 针刺疗法: 可用耳钉疗法或电针关元俞,也可刺三江、分水、姜牙三穴。 分水穴注入95%酒精10ml,15 分钟治愈。
4.2 投服滑石粉,也可投服硫酸镁加苏打以泻出肠内刺激物。
4.3 可肌注或静注或后海穴注30% 安乃近20-40ml;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5-10mg。
4.4 中药疗法:中兽医称本病为冷痛、伤水腹痛、姜牙腹痛。 以温中散寒、和血顺气、解表利水为治疗原则。
橘皮散:陈皮 30g、厚朴 30g、槟榔 20g、白芷25g、当归 30g、细辛 15g、桂心 20g、小茴香 30g、青皮 30g、葱白 3 支、炒盐 25g、白酒 100ml,研末灌服。
原方加减:直尾行,大肠痛,减白芷,加苍术30g、木通 20g;卷尾行,小肠痛,加吴萸 25g、苍术30g;蹲腰踏地胞经痛,减茴香,加木通20g、枳壳25g、茵陈25g、滑石60g;肠鸣泄泻冷气痛,加皂角20g、艾叶30g;急起急卧脾气痛,减茴香,加白术30g、甘草 15g。
5 小结
通过笔者对患牛病情的分析及诊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4.3、4.4)连用两天。 11月28日中午做回访病情时,牛肠痉挛病情基本痊愈。并嘱咐畜主寒冷季节给牛常饮温水,喂给易消化的饲草,特别是多含维生素的青绿饲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