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整治与湿地保护构建探析

2020-01-11赵先华

花卉 2020年18期
关键词:淡水整治生态

赵先华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山东东营 257500)

全球生态系统包含森林湿地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起着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而我国在生态安全保护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持续的向着健康生理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做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需要做好湿地的生态平衡研究,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角度,加强湿地自然区的管控。

1 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湿地位于水陆交互位置,地球表面面积湿地占有6%,但是20%的地球生物生活在湿地中。根据湿地公约给出的定义,湿地是长久或者暂时、人工的沼泽地、水域地带,拥有淡水、咸水、半咸水等水体。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这里有多样的物种,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地球和人类提供水,补充地下水,从湿地蓄水层的水继而进入地球,形成地下水系统。湿地是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洪水期储存降水,再将径流加以释放,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湿地的植物可以防止台风、风暴侵袭,稳定生态系统,清除和转化杂质,对污水加以净化。提供多种可利用的资源,如木材、药材、牧草、鱼虾等。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迁徙地、繁殖地,总之,湿地面积增加就能够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证人类生态文明,所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十分重要[1]。

湿地生态系统以水生植物为主,对于高低等生物以及水饱和状态的的基质,可采用人工复合体污染生态系统予以维护。这是进行环境保护的目标之一。目前对于湿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湿地自调节功能,形成气候调节、防旱蓄洪、水质净化等展开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发挥实地独有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展开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措施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值得警醒的是,近年来由于围地造田对于湿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湿地环境的农田退耕还湿工作力度不足,使得湿地面积持续萎缩,造成湿地水量减少、水文条件恶化,不利于湿地健康发展,使得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出现减少的情况。因此,经过努力,对于天然湿地进行修复和保护,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功能,对系统的新陈代谢进行分解、吸收、转化、利用等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2 湿地生态保护整治和修复措施

近年来通过建设湿地引水通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做好护坡以及湿地水土保持、清除泥沙、动物的栖息地优化和改善等方面的工作。例如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对于类型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改进,将生态结构和功能配置进一步优化,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将物种特点加以结合。推进资源法制建设,同时构建高效自然资源法制实施体系,持续性的给予政策支持,实施放管服改革,让自然资源法治实施体系能够在适时地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作用,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自身资源监管力度能够进行具体的实施。推进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权利体系,明确各种自然资源实务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体系[2]。

除此以外,还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做好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增加湿地生态保护技术的覆盖,对湿地生态建立日常监督制度,完善湿地管理考核,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在湿地多处水域建立监测站点,通过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综合水质自动监测站点,鸟类观测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完善湿地监测工作,组织专业测评单位对土壤进行检测,建立水质土壤监测台账,了解湿地的资源情况,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支持[3]。

实施分区划片和机动巡逻结合的方法,有专门的巡逻队伍开展全天候巡防工作。通过完善湿地资源档案,建立湿地调查工作制度,设立湿地数据信息库,确保湿地保护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系统化。例如修建湿地监控室,配备监控设备,实现24h 可视化、数字化监控,使湿地生态管理情况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如空气鸟类水质监测,实时的对气象参数和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获取,掌握水体和水温的环境,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将相关数据通过LED 屏向游客实时公开[4]。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确定生态补偿范围标准和对象。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现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确定生态补偿范围,实施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资金的申报主体、申报程序以及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应用,增强全民湿地保护意识,通过湿地科普教育培育起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共识,展示湿地生态湿地保护相关知识,通过灯箱、雕塑等载体,将生物资源和湿地保护政策加以科普,依托当地的湿地保护建设研究会等民间协会,同时利用世界湿地日等特定节日节点,在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内设置科普宣传展示区,宣传长廊,定期举办自然教育活动,邀请湿地保护专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宣讲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同时也增强地域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3 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例分析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稍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东北部、黄河入海口,拥有湿地景观生物物十分丰富,且具有特色,大体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天然湿地淡水资源丰富,包括河流、湖泊、陆地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以水库、坑塘为主。湿地景观成斑块分布,常年有各类积水,其中滩涂湿地占优势地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着天然湿地面积缩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湿地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湿地开发利用粗放低效。如油田开发、围海养殖、农业开垦等在不同程度上破坏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湿地退化。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和滩涂养殖消耗有限的淡水资源,减少了对湿地淡水的供给,导致湿地的退化和萎缩、野生生物栖息地丧失,生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做好湿地环境综合整治,目的是营造良好宜居环境,恢复自然生态并将丰厚的人文积淀加以提升和挖掘,构建湿地生态景观,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5]。围绕当地的湿地环境,针对湿地发展现状开展整治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应用,并且以法规的形式,确定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全面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大力建设水利建设,自然水系加以贯通,逐渐形成了相互独立的水体。在湿地环境资源基础上开展湿地环境整治工程,促进湿地自己有能力恢复湿地自然生态环境,构建水上观光航线,维护动物物种多样性,将人文环境与湿地风光加以联系,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针对当地湿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如缺乏淡水、土壤盐渍化、湿地发育熟化程度低等,提供充足淡水、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保证湿地有充足稳定的淡水供应,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针对地实施湿地恢复,蓄积淡水,恢复地表径流,用淡水冲碱降盐,降低土壤含盐量,促进植被恢复。生态补水使得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景观优化,湿地功能加强,生态系统不断完善,遏制湿地的退化,促进湿地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6]。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核心区、缓冲区原始湿地进行封闭式管理。重要生态区域实施自然封育,植被和生态得到自然演替和恢复。试验区按不同功能分区实施用途管理制,严格控制人为活动,控制人为活动范围、种类和强度,大力实施生态综合整治和恢复。

在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上,根据水系现状结合生态湿地功能进行湿地恢复,规划区域围绕城市密集区展开湿地生态保护,重点突出湿地观光、休闲游戏、时尚娱乐的功能,将湿地岸线进行清理和整治,建立了水岸相连的生态景观,为鸟类等动物提供生活空间。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处理,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自我循环。结合湿地旅游实施方案,重点利用景观效应拓展世界的文化内涵。经过整治、专家论证、湿地改造之后,优美的水域风光得以保存。综合湿地修复整治方案还考虑到居民安置和征地拆迁,将水系加以贯通,生态湿地生态护坡恢复,维护了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湿地沿岸的护坡进行绿化和加固,维持景观效果和生态特色。

4 结束语

我国对湿地总量不足、整体生态质量不高、保护措施有待加强等问题加以重视,从国家层面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制定具体的湿地保护工作方法,推进湿地修复制度落地,并给与湿地生态修复转向资金,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湿地生态修复,让湿地青山绿水、动植物资源盘活,湿地生态的修复使得水的透明度逐渐恢复,让城市融入自然中,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荣。经过改造后的湿地景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使得地方特色文化能够得到充分展示。今后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活圈、文化圈经济圈也将逐步形成,成为真正让人们共享的绿色空间。

猜你喜欢

淡水整治生态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专项整治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跳到海里喝淡水
生态之旅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