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鹤城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0-01-11廖一蓉
廖一蓉
(怀化市鹤城区水利局,湖南 怀化 418000)
鹤城区系怀化市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唯一市辖区,同时也是落后发展山区、革命老区,比照执行省级贫困县政策的市辖区。国土总面积722.8 km2,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3 个乡镇和1 个旅游度假管理处,常住总人口62.18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49 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 038 人,4 390 户)(数据取自2018 年鹤城区统计公报)。
1 “十三五”建设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运行管护攻坚的第一战。“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达5 388.80 万元,解决了3.27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6 处,截止2017 年鹤城区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有水喝”。自2018 年以来,鹤城区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点放在改善农村居民用水水质上,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关于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运行管护攻坚战的部署要求,2018~2019 年投入资金704 万元,完成37 处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其中水质净化处理设备37 处,巩固提升1.29 万人饮水水质,新增城市自来水人口1 630 人。
截止2018 年底,鹤城区自来水普及率由2015 年的66.78%上升到85%,实现拟定的2018 年发展目标。
2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
1)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规模化供水比例不高
鹤城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水水源基本采用深井、大口井、山泉水等地下水或地表水,基本没有采用水库水、河湖水,很多都是单村供水工程,具有分布散、规模小的特点,由于没有备用水源调节来水,水量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供水保证率不确定性较大,存在季节性缺水。
2)水源地保护及水质检测和监测有待进一步加强
水源保护是从源头上保证水质安全,当前环保部门虽在水源地建立了一些标示标识及实施部分水源地保护工程,但未形成长期的制度约束和长效机制。水质检测和监测是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目前,区财政尚未落实专项资金用于水质检测和监测,另一方面区疾控部门也还未建立自已的实验室,经费和技术长期缺乏。辖区内饮水安全工程仍处于较粗放阶段,配备消毒、净水设备的工程设施较少,特别是非贫困村,长期形成水质安全隐患。
3)补贴标准偏低
鹤城区属于偏远山区,人口较分散,工程地点点多面广,施工材料需肩挑手提马驮,材料二次转运量大,实际投入接近2 000 元/人,而省级预算补贴标准较低,贫困户补贴500 元/人,非贫困户补贴120 元/人,造成区级财政过大的压力,导致“欠账”太多,还债压力大。
4)建后运行管理体制相对薄弱
由于鹤城区属于山区,农村居住较为分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以单村工程实施为主,供水规模较小,量大面广,管理相对粗放,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承受能力差,水费征收率低,经费来源不足,供水运行成本较高,致使没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加上还未形成具有刚性约束的后期管理维护制度,在运行管护、水费收缴、专业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难以发挥工程长久效益。当前,后期运行管理的落实是当前一项薄弱环节,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5)工程运行管理人员能力较为薄弱
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由于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缺少正规的培训,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供水系统的常识也不懂,不按操作规程使用,供水不按成本收取水费,存在有水就用,坏了就停的运管状态,导致工程投资效益不能持久发挥。
6)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还未落实
工程建后管理根据工程类型有3 种管理模式:管网延伸式集中供水工程由供水水厂统一管理,并根据供水协议统一收费;村组新建式集中供水工程由受益村组自行管理、自行确定水价、自行收费,所收水费用于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及工程日常维护费用;联户及每户分散式供水工程由各受益户自行管理、自行维护。
由于工程移交至受益村组后,很多村组没有专人管护,收费难,导致很多工程运行管理不到位,不能保证工程长期正常运行,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7)建设工艺陈旧,缺乏创新和环保意识
鹤城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规模千吨万人以上的工程0 处,1 000 人以上规模的也只有8 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多采用的是单村实施工程,引水资源不丰富,多采用打深井取地下水的方式,井口上修建的泵房均采用人工砖砌,水泵抽水均采用人力操作,实施工期相对拉长,整体美观性差,操作性不强。
3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建议
在对现状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估上,精准发力、对症施策,推广复制有效措施和先进经验,一步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履行好公共领域监管职责,督促各地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确保饮水工程效益发挥。解决好“工程能不能正常运行”、“工程运行能不能长期持续”的问题。
1)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
区人民政府组织水利、扶贫、卫健、环保等区直部门以及7 个涉农乡镇(街道)水利分管领导、水利工作站站长、32 个扶贫队长、62 个行政村村主任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工作培训会议。对全区48 838 户14.82 万农村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 380 户15 086 人)进行了全面摸排,形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工作台账,督促相关责任部门立行立改,做到了问题清零。
2)转变用水观念,提高管护人员及用水户素质
①印发“农村饮水安全知识100 问”等宣传资料,在各村庄及交通要道竖立农村安全饮水宣传栏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用水户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②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和“以水养水、节约用水,有偿用水、补偿成本”的原则,加强对受益乡镇、村组、管护人员的宣传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管理化管理技能。
举全局之力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片区连点责任人的“三员”职责,结合村、乡镇(街道)、扶贫工作队等相关责任部门一起入户摸底,根据扶贫办信息系统中的贫困人口动态、全面的掌握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现状,做到心中有底,制定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户饮水现状台账,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3)加强水质监测及水源地保护,保障用水安全
①加大力度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净化消毒设施、提高供水水质。
②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以保障饮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合理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
③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与区疾控中心加强沟通衔接,将农村饮水常规水质监测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疾病预防控制的常规工作,加大全区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力度,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状况,保障用水安全。
4)认清现状,积极寻找补充水源
在存在季节性缺水又能找到合适水源的地方,积极争取资金建设补充水源,保障干旱时期的用水。
5)落实“责任”和“制度”,建立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由区政府出台了《怀化市鹤城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办法》,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创新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分区分类推进农村饮水工程规范化管理。一是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区人民政府统筹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是辖区内供水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村级要做好村内供水设施管理维护、水费收缴等日常管护工作。二是落实相关部门监管责任。水利、财政、卫健、生态环境、发改、电力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三是建立管理责任台账制度。对每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立管理台账,明确行政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并将责任人以及管理单位、供水服务电话等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通过此项举措,真正做到“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6)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产权,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杜绝管理流于形式;鉴于目前农村供水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大,建议建立领导联村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补贴经费,建立维护专项基金,用于补助因执行水价低于成本水价导致的政策性亏损、重大维修、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等。
7)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建立“建、配、管、用”长效机制
积极争取将鹤城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按期落实,制定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规定的标准,每处每年落实维修养护经费。
8)建立差异化补贴标准,适度减少地方财政压力
建议根据偏远山区实际施工难度大、点多面广、二次转运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建立差异化补贴标准,适当提高人均补助标准,减少区级财政的配套压力。
9)应用新技术、坚持生态环保理念
经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断摸索,在2017 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中,引进了装配式一体化整体预制泵房的新技术,水泵抽水可设置为人工模式和自动模式,当设置为自动模式时,蓄水池内的自动浮球感应到水池满水后自动跳闸停止水泵抽水工作,为工程施工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生态污染,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4 结 语
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保障措施,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新经验,让全区农民群众喝上洁净卫生的“安全水”、“放心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