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2020-01-11庄松鑫
庄松鑫
小儿腹泻多见于年龄<2 岁的婴幼儿,婴幼儿抵抗力较弱,身体素质不强,外界病毒、细菌侵入易引起感染。同时饮食护理不当、牛奶、豆制品过敏、气候变化、肠道菌群紊乱也是导致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小儿腹泻症状可分为轻型和重型,前者发病可缓可急,以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通常轻型小儿腹泻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患儿数日内痊愈[1]。后者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小儿腹泻病情加重而来,重型患儿存在严重的肠道症状,且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就诊则可能对其生命产生威胁。小儿腹泻治疗中除液体治疗、饮食治疗、控制感染等治疗方式外,还需针对其症状治疗。蒙脱石散是小儿腹泻对症治疗的常用药物,且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紊乱,蒙脱石散止泻效果好,但不能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单一用药效果并不显著。本文通过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000 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观察组中男214例,女286例;年龄4 个月~3 岁,对照组中男237 例,女263 例;年龄3 个月~2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采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诊断为小儿腹泻;②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肺和肝肾功能存在明显功能障碍;②药物过敏者;③中途转院者。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液体治疗,中重度脱水者则需住院给予静脉补液,轻、中度酸中毒患儿无需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患儿需纠正酸中毒;补液过程中若出现抽搐则需纠正低钙和低镁;细菌性肠炎患儿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控制感染。
1.2.1 对照组 予以蒙脱石散(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210)治疗,年龄<1 岁患儿1 袋/d,分3 次服用;1~2 岁患儿1~2 袋/d,分3 次服;年龄>2 岁患儿2~3 袋/d,分3 次服。50 ml 温开水冲服,连续治疗10 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治疗,年龄<6 个月患儿1 片/次,2~3 次/d;6 个月~3岁患儿2片/次,2~3次/d;3~12岁患儿3片/次,2~3 次/d。婴幼儿可将药片碾碎后溶于温牛奶冲服,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治疗效果 显效:大便次数、性状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性状改善;无效:大便次数、性状未见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症状缓解时间 记录两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烧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并进行比较。
1.3.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行尿常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216 例(43.20%),有效263 例(52.60%),无效21 例(4.20%);对照组显效175例(35.00%),有效274例(54.80%),无效51例(10.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0%(479/500),高于对照组的89.80%(449/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0,P=0.000<0.05)。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止泻时间为(2.31±1.19)d,短于对照组的(3.26±1.0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553,P=0.000<0.05);观察组退烧时间为(1.12±0.25)d,短于对照组的(2.43±0.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950,P=0.000<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为(1.13±0.26)d,短于对照组的(2.73±0.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112,P=0.000<0.05);观察组腹痛改善时间为(0.96±0.59)d,短于对照组的(2.19±1.0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41,P=0.000<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在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且经尿常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检查,所有指标无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秋季、夏季是小儿腹泻好发季节,秋季气候多变,轮状病毒繁殖易引起腹泻。而夏季气温较高,食物易变质,细菌易繁殖增加感染风险。小儿胃肠道未发育成熟,胃酸少杀菌能力差,且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更容易患上腹泻。小儿腹泻对患儿身体易产生负面影响,腹泻会造成消化功能减弱,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情进展较快,可导致全身脱水、循环功能紊乱,甚至对生命产生威胁。若发展为慢性腹泻,则会延长病程,胃肠道功能持续减弱,营养吸收不良易引起营养状态低下,不利于小儿生长发育,还会增加机体反复感染风险,继发其他系统疾病。腹泻是引起年龄<5 岁小儿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采取规范性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蒙脱石散止泻作用较好,该药物为灰白色或微黄色细粉,具有层纹状结构,是常见的肠道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能够固定、抑制胃肠道病毒、病菌所产生的毒素,用药后蒙脱石散将覆盖于消化道黏膜上,从而发挥抑制消化道内病毒细菌的作用。此外蒙脱石散还可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修复受损胃肠道黏膜屏障,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该药物在腹泻的治疗中起到到一定的应用价值,是腹泻常用药。此外蒙脱石散药物安全性较高,该药物通过附着于胃肠道黏膜发挥效果,不被胃肠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胃肠道蠕动过程中蒙脱石散附着的病原菌随之排出体外[2]。同时蒙脱石散对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无影响,因此儿童可安全服用此药物。须注意的是药物服用过量易引起便秘,应当谨遵医嘱服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是三种活性细菌的制剂,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紊乱,该药物可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维持平衡。该药物为肠道微生态制剂,对身体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即使与蒙脱石散联用,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的分解产物还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联合用药有利于蒙脱石散的排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肠道的有害细菌可起到抑制作用,且能够促进铁、钙和维生素D 的吸收,可促进腹泻的改善。单一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并不能将胃肠道病原菌排出,还需联合用药。
杨艳琴[3]提出小儿腹泻的治疗需遵循对症治疗原则,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肠道菌群紊乱作为小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其治疗应针对这两点开展。杨艳琴实施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患儿退烧、止泻、止吐更快且腹痛缓解时间更短。其研究结果验证了联合用药能够加快病情的好转。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烧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志燕[4]认为小儿腹泻的治疗应当综合修复受损胃肠道、恢复肠道内菌群这两点考虑。而在其研究中将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郑志燕研究证实了联合用药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价值,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0%(479/500),高于对照组的89.80%(449/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0,P=0.000<0.05)。顾红英[5]表示小儿腹泻多为体菌群失调、感染所致,有效治疗可维护患儿生命安全;认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在顾红英研究中,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患儿身体素质较弱,应避免应用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而顾红英证实了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的安全性,在本研究同样取得一致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在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且经尿常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检查,所有指标无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研究还发现联合用药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效果更好,可见该治疗方法对提高患儿免疫力也起到了正面影响。因此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蒙脱石散治疗。
总之,在小儿腹泻患儿的治疗中实施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快速缓解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