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情况及经验做法
2020-01-11汪聪,付立
汪 聪,付 立
(固始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固始465200)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固始县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同时,畜禽粪污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7 年以来,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被省政府列为要完成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这是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的关键环节,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推进规模养殖场源头减量,培育和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扩大农用有机肥和沼气利用渠道,建立健全畜禽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大幅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1 全县畜禽养殖场现状
1.1 规模养殖场基本情况
全县33 个乡镇、办事处和产业集聚区共有规模以上养殖场区422家,其中生猪291家,蛋鸡115家,肉鸡9家,种鸡4家,牛羊3家。规模以下养殖户1 163家,规模养殖场区占总数的26.6%,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增长。
1.2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
固始县家禽存栏量1 350 万只、出栏量3 814.8 万只,肉类产量16.3 万吨,禽蛋产量11.2 万吨,连续14 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2 粪污治理前状况
2.1 治污意识不强,环保意识淡薄
畜禽粪便无害化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国家又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因此,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风吹日晒,造成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空气污浊,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2.2 入行门槛低,生产布局乱
固始县很多养殖场是从家庭养殖发展而来,在家务农的同时圈养少量的家禽,行情一好就逐渐增加数量,有的在房前屋后或自家农田里盖起圈舍形成规模化养殖,并没有按标准配套粪污治理设施。
2.3 高度集中,超出环境承受力
有的养殖场因历史原因仍建在居民饮用水源地附近未搬迁,许多养殖场过于集中在某个区域内,造成畜牧粪便和污水高度集中。再则由于单位面积土地上消纳的有机肥和水体净化能力有限,导致区域内单位面积土壤和水体过度承载,不仅造成了水体污染,其产生的气味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2.4 畜牧治污技术落后,缺少前瞻性和创新力
个别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因陋就简,没有统一长远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大部分养殖场仍采用直冲式和水泡粪式的清粪方式,未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等生产工艺。
3 粪污治理后成效显著
固始县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支持,县财政拿出3 000余万元,对城市建成区和秀水南湖规划区及一二级饮水源保护区的158 家畜禽养殖场户实施关闭搬迁,同时对在“全国畜禽规模养殖信息服务平台”里的规模养殖场及乡镇(办事处)核查摸底的共计865 家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现全县503家生猪养殖场,已经有356家配套建设了储粪棚、沉淀池、分离机及粪污收集管网;已经有283 家家禽养殖场配套建设了储粪棚、沉淀池及粪污收集管网;23家牛羊养殖场全部配套了储粪棚、沉淀池及粪污收集管网。同时已经在赵岗、祖师、南大桥、杨集等乡镇开工建设了4家第三方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实施,大幅度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变了生产方式,规范了生产行为。截至目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6.53%。预计至年底,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也将达到100%。
固始县养殖场户众多、畜禽粪污量大,生产布局方面的散乱小和养殖环境方面的脏乱差等状况长期存在。固始县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实施,结合对省政府两年来的涉牧民生实事中关于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的贯彻落实,同时对城市建成区和秀水南湖规划区及一二级饮水源保护区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不规范、固液分离设施配备不到位、雨污分流设施不完善、污水消纳合作模式不健全、污水利用不充分、防雨防渗防溢流等粪污贮存设施简陋陈旧、防臭设施建设缺失、第三方综合处置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都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4 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做法
4.1 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宣传力度,严格依法管理
固始县政府积极承担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的责任,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固始县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畜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宣传,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依据,以《河南省关于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整体部署要求》为目标,结合固始县实际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介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的宣传力度,成立专家组上门技术指导,使广大畜禽养殖场(户)对畜禽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得到了普遍提高,积极实施粪污治理,自觉接受畜牧、环保部门的技术指导和执法监督。
4.2 科学规划布局,实现治理承载
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发展村外饲养小区,严禁在生活饮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城镇居民区等附近建养殖场,逐步实施畜禽承载力标准制度,对现已超载地区,通过逐步调整不合理布局,控制养殖规模。
4.3 大力实施分类分时治理
根据河南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于2017 年年底达到65%以上,2018年达到75%以上,2019年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的要求。根据固始县实际情况,按照畜禽养殖场的规模大小分别进行治理行动。一是属于政策规模范围内的养殖场2017年底完成70%污染治理任务,尚未达到环保标准的规模养殖场,县环保和畜牧部门制定治理行动计划,每年下达一批治理任务,明确完成治理时限,到2020 年,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全部达标。二是结合全省整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将小型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其整治计划,从2017 年起,以乡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完成小型养殖场治理任务,同时,到2020年底建成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养殖废弃物及病死动物收集、处理系统,变尸为肥,为解决病死猪环境污染走出一条新路。
4.4 多部门配合,建立养殖准入制度,联手推进粪污治理
一是在县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围绕项目实施,成员单位及乡镇政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畜牧部门对全县养殖场户下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书》《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告知书》数百份;环保部门对未达到粪污治理标准及污染环境的养殖场实施处罚或关停近十起;供电部门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用电优先支持;财政部门在全县2018 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会上对资金配套和资金保障做出积极承诺;国土部门积极协调解决第三方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用地等等,有效促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工作开展。二是坚决贯彻落实《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建立养殖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对新发展或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国土、建设、环保、畜牧、乡镇等单位严格审核把关,督促养殖业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将配套污染物治理设施与畜禽栏舍等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确保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配套到位,严格禁止无任何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进行养殖。
4.5 一场一策,制定标准,科学指导粪污治理
固始县地处豫东南部,作物以水稻为主,养殖场(户)众多、养殖层次杂乱,要彻底实现粪污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必须在思路上创新,制定适合本地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标准。基于此,固始县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的标准,针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本着经济、实惠、实用的原则,制定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
4.6 市场运作,建立粪污治理长效机制
建立畜禽粪污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是实现粪污治理常态化和资源化的重要保证。固始县在探索推广养殖场(户)种养结合和零售消纳两种粪污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利用财政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根据全县畜禽养殖布局,为了确保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按照“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方式,本着体制完善、成本节约、持续发展原则,在畜禽养殖相对集中的乡镇建立5 处以上第三方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辐射周边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第三方粪污处理中心通过专用运输车辆将养殖场(户)暂存粪污运送到处理中心,经资源化处理后制成有机肥,实现粪污治理常态化和粪污利用资源化。目前,初步建成试运行的祖师、赵岗等两个第三方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正在与周边农户签订粪污代处理协议,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十分畅销,不仅实现粪污“变废为宝”,第三方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也产生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今后,固始县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努力查找自身不足,不断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治理方式,不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农村环境与规模化养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