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学互动视角探讨交谊舞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影响

2020-01-11王雅丽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交谊舞人格舞蹈

王雅丽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04)

大学人际关系比高中复杂得多。它要求大学生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并逐渐地走向社会化。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或难以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从而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障碍。交谊舞教学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与他人交往、互动,能够有效地对学生人格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

一、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

目前,高校中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家庭的中心,受到长辈们的宠爱,从而养成过于骄纵的性格,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缺乏承受能力,良好的个性和人格难以发展。

(二)社会交往

人们常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大学的人际关系比中学阶段复杂得多。同时,高校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要求,需要大学生能够形成独立应对社会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还较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朋友。这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显著,学生的良好人格难以形成。

(三)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大学扩招现象显著,传统的大学生就业安排制度被打破。因此,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自己进行就业规划,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也影响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培养。[1]

二、交谊舞教学开展价值

第一,交谊舞是一种舞蹈艺术、健身活动、社交礼仪相互结合的文体活动。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交谊舞教学,符合社会学互动视角下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要求,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情操,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其对大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具有显著性影响。第二,大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舞姿训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塑造学生肢体协调性,增强学生记忆力和行动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第三,交谊舞可以增强大学生个人气质,提高其自信心,促进大学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第四,交谊舞是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文娱生活,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可以看出,大学校园中开展交谊舞教学,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创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促进对大学生综合品质的提升,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高校应该注重交谊舞教学的开展。

三、社会学互动视角下探讨交谊舞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影响

(一)交谊舞的社会属性,促进学生人格形成

第一,交谊舞重视男女之间的积极合作。这一类型的双人舞要求男女双方都要合作,要求男女双方在舞蹈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高度的默契,使每一个流畅的动作都能完成,让双方的思想都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第二,舞种多样化要求舞者积极协调。舞曲形式多种多样,音乐与之对应,可以通过不同的舞曲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第三,交谊舞注重舞蹈的自然流畅性。交谊舞是一种双人舞,舞步的协调与流畅直接影响舞蹈的完成度。如果一方没有做到舞步正确流畅,必要影响另一个人。因此,在进行交际舞训练时,学生要确保与同伴的舞步协调、流畅。只有这样,两人才能有效地配合完成交谊舞。第四,交谊舞能充分展示社会交往能力。交谊舞本就是一种社交舞,在社会生活的多个场合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其能够反应人们的生活交往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根据交谊舞的社会属性、互动属性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交谊舞时应该掌握交谊舞的社会交往属性。这样可以不断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交谊舞的开展原则,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第一,实践的原则。在交谊舞教学中,教师应追求简洁、明确、及时、果断,使非言语交际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语言,并使之与言语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非言语行为的特殊作用。第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交谊舞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应区别对待,对非语言行为进行选择,使学生都能接受、能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差异、学习能力等因素,充分发挥非语言教学行为的优势,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三,相互尊重原则。高校交谊舞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通过非语言行为,教师可以把态度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使学生有亲切感和安全感。[2]

四、总结

我国交谊舞源于西方的交谊舞,又称交际舞、会舞、社交舞。高校交谊舞教学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交娱乐活动。同学之间通过特定的舞蹈伴奏和相互配合完成的交谊舞,深受高校学生喜爱。学生通过对交谊舞的深入学习,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高校交谊舞教学中,基于交谊舞的特点,从社会学互动视角进行探讨并采取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是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常采用非语言教学法。尤其是在交际舞教学中,教师虽然离不开语言提示,但更注重非语言内容的手势体态、队形变化、音乐动作、空间服装等非语言因素的运用。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性发展。

猜你喜欢

交谊舞人格舞蹈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纸筒里的“秘境”
学舞蹈的男孩子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试论交谊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浅析
浅谈交谊舞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影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