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贡赋经济体制研究专栏解说*

2020-01-11刘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朝食盐流通

刘志伟

春秋时,管仲与齐桓公有一段对话,其中两句为:“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筴。”管子这个回答,意思是,王朝国家立国的基础,依赖山中的矿产和海洋的盐为财政资源,对于依海而立的国家,从盐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中获得的税利,更是根本。管子后面还说到,即使有国无山海,亦依靠从负海之国贩入他国所产的盐,获取财利以维持国家。管子与齐桓公的这段对话,表达了盐在王朝时期贡赋体制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盐的收入,一直是王朝国家最重要的财政资源之一,从盐的生产和流通获取的利益、占有的分量,仅次于从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主持下建立起来的盐铁禁榷在支撑汉王朝强大国力上的重要性,历来为大家所熟知。到唐朝,食盐禁榷收入虽然相对地不如汉代重要,但在唐中期出现财政困难的时候,经刘晏财政改革,也曾一度达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馕百官禄俸皆仰给焉”的程度(《新唐书·食货志》)。宋朝人则有“国之利源,盐筴为重”的说法。宋朝“国计军需,多仰盐课”。盐的课利收入,仅次于两税,在朝廷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最高时接近一半。 到明代,亦是“天下之财赋尽出于东南,而盐利尤为裕民之厚资”。清朝盐在国家岁入中的比重,仍是仅次于地丁的来源;而且,由于清代盐商是社会上经济实力最强的群体,盐也是市场上最大宗交易、获利最厚的商品,若加上主要来自盐商的捐纳、报效,以及后来的盐斤加价和盐厘,盐毫无疑问是清朝国家财政的一大支柱。

因此,食盐生产、流通与盐政的研究,对我们建立贡赋体制下食货经济原理的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食盐首先是人类生活不可须臾或缺的物资,虽然每个人的食盐消费额很少,但全体国民的消费量巨大,因此,从食盐中获取的财利,是国家财用最有保障的来源。食盐虽取自天然,但须以人力才得以生成并获取,这就决定了其生产流通成本低又易于为权力所控制,这是国家通过控制盐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获取巨额利益的保障,而国家就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食盐的生产和流通,确立并行使其统治权力,盐成为经济运行中国家权力的支配象征。

另一方面,盐的生产条件的专门化和消费的普遍性,决定了盐是一种最原始交换物,是人类社会的交换经济和市场流通发生的自然起点。而国家从食盐获取财利也天然地同市场交换流通联系起来。同样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食盐与粮食最主要的区别是,农产品生产与人群消费需求的空间分布大致是重合的,故农业生产可以自给自足为主调,盐产所依赖的特殊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与人群分布在空间上是错离的,食盐生产与消费之间必须通过广泛的流通来运转,作为一种人类不可缺少的消费品,食盐的价值天然地依赖流通来实现。于是,从食盐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中获取资源不但是历代王朝国家立国的经济基础,而食盐流通也自然成为最早生长出市场交换关系以及市场机制成长的场域。这样一种特性,决定了盐业经济最典型地体现了古代中国贡赋体制“食—货”一体的性质,体现了王朝的财赋国用与市场流通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我们探讨贡赋体制下食货经济原理,盐的历史,是最具丰富学术资源与研究价值的领域,我们有理由期待盐史的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关于中国王朝贡赋体制的理论解说的认识。

由于盐在王朝国家体制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学界对历代盐法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形成很多基础性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对食盐在国家禁榷制度和市场流通机制下的运作原理,仍未能突破固有的经济概念的惯性认识。盐史研究领域的术语概念五花八门,制度框架多种多样,变化过程错综复杂,在盐的流通与管制之间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暗藏在公开文献下的各种奥妙难于窥探,盐史研究长期未能有根本的突破。要从历代食盐生产流通的历史中引出关于中国王朝经济体制与运作的理论思考,仍然有待于在新的思路下对更多细节进行分析性的研究。中山大学明清经济史研究团队将盐政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耕耘了三十余年,这个团队的一群年轻学者在“问题意识”、“微观材料”、“宏观视野”等方面,走出了引领新方向的研究路径,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辑发表的四篇论文,有三篇是这个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明代中期以后不同盐区研究的成果。叶锦花的论文直接将福建盐业体系拉出单纯财政观点的视角,揭示了明中叶福建生产管理方面的制度变迁,是政府从对抗食盐市场到顺从市场调节机制的结果。文章精彩地展现了在对抗市场趋势的努力失败后,福建运司如何配合明中期全社会的市场化走向,改变生产管理策略,放开食盐生产环节的管控;同时在财政需要推动下,将原来的场外盐生产纳入盐政体系,增加盐课课入。李晓龙的论文考察了明代两广盐业生产的地理空间此消彼长的过程,揭示了这个过程中所发生变化的市场动力机制,并从两广盐政运作的宏观高度,对其进行了精妙的解释,说明在以往被认为由政府依据财政需要设定生产格局和贸易规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食盐流通,其实也深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徐靖捷的论文将两淮盐场从“计丁办课”到“课从荡出”的转变,置于盐场地理变迁的视角,通过对作为灶户差役的盐课向盐场荡地税收转变的分析,讨论了明代盐法的制度框架与盐商经营的市场动力之间的互动机制,对两淮盐场基本制度的演变提出了富有理论挑战的认识。

三篇论文都以细致的实证研究,展示了在王朝贡赋经济体制下,盐政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在食盐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市场一直具有很强的主导性。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导向贡赋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而是以不断调整财政制度去适应市场的运转,并将市场机制纳入财政机制中。市场动力与国家财政之间的这种在矛盾中互相适应、互相配合的机制,以及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演变逻辑,构成王朝时期贡赋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特点。陈锋教授是多年研究清代盐政的大家,他在对清代盐政全面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为本专辑贡献了这篇论文,从清代食盐运销的成本、利润及相关问题着眼,展示了在盐政中财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辨证关系。从他根据大量史料作出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食盐市场中的成本概念含义、价格机制和盐商经营利润率的形成,都体现出食盐流通中市场与财政机制如何相互影响,为我们从盐业经济领域建立关于贡赋经济体制的认识,提供了很好的实证性研究基础。

猜你喜欢

王朝食盐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愚人食盐
THE EXTENSION OPERATORS ON Bn+1 AND BOUNDED COMPLETE REINHARDT DOMAINS*
山东:加强食盐专营管理 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行为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巧称食盐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美国的蔬菜流通
愚人食盐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