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幼畜腹泻疗效探析
2020-01-11靳春香
靳春香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畜牧兽医站,730500)
腹泻在幼畜中十分常见,尤其是10月龄以下的位于哺乳期或刚断奶后的幼畜,由于其消化功能发育不健全,加上免疫力弱,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低,极易产生病原菌感染而导致疾病发生。如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会导致机体病情迅速恶化,常常因为幼畜抵抗力不足而导致死亡发生。本文依据中兽医辨证治疗理论,对患有腹泻的犊牛和羔羊就行了治疗,并分析评价了治疗效果。
1 病因及症状分析
幼畜腹泻主要发病原因有受凉、食用不干净食物、消化不良和病原菌感染等。刚出生的幼畜对于温度的抵抗能力很差,需要强化保温措施,一旦有圈舍或者产房漏风保温措施不严,就会导致墙壁漏风,加上幼畜机体抵抗能力弱,导致机体发病。幼畜消化系统发育不太健全,肠胃对于食物的刺激承受能力不强,假如发生更换食物或者单独饲喂草料,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泻的症状,粪便中会带有未消化的饲草料,而且味道酸臭[1]。此外,幼畜饲用污染发霉饲料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尤其是在夏季气候潮湿导致饲料发霉,幼畜误食后导致感染发病。幼畜由于自身免疫力不强,易于让病原菌感染,导致幼畜发病。幼畜腹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伤乳泄泻类,主要症状表现为排泄物呈现乳白色,夹杂有未消化饲料残渣,患病幼畜表现为腹痛、喜卧、采食量下降,机体消瘦,粪便黏连,有臭味,舌苔发黄,有的患畜伴有呕吐的现象。一类属于消化不良类,主要症状为发病迅速,腹泻频繁,粪便如水,体温升高,神情冷淡,呼吸急促,躁动不安,机体疲倦,有呕吐现象[2]。另一类是脾虚泄泻导致的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久治不愈,机体消瘦,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大便稀释等。
2 中兽医治疗效果探析
幼畜腹泻中兽医的治疗原则是止泻调和,导滞利水,祛湿止泻,清热解毒。对于伤乳泄泻这类单纯的消化不良症状,中兽医治疗采用消食导滞,调胃止泻的原则,药物处方选择保和散加减,处方为山楂15g、生麦芽15g、生六曲15g、莱菔子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连翘10g、枳壳10g、木香10g、白术10g、甘草10g,水煎后灌服,1剂/d,3d 一个疗程,病情严重者可以延长一个治疗疗程,病情即可得到缓解[3]。湿热泄泻类中兽医治疗采取清热解毒、祛湿止泻的治疗原则,采取的处方为白头翁50g、白芍20g、秦皮15g、黄连15g、黄柏15g,木香10g、甘草10g,水煎后灌服,1剂/d,3d 一个疗程,病情严重者可以延长一个治疗疗程,病情即可得到缓解。脾虚泄泻类引起的消化不良采取健胃补气,止泻中和的原则,中药处方为党参15g、煨诃子各15g、白术10g、茯苓10g、桔梗10g、陈皮10g、砂仁5g,水煎后灌服,1剂/d,3d 一个疗程。本文对临洮县某养牛场3 头腹泻犊牛进行了诊治,病牛表现为发病迅速腹泻频繁,粪便如水,体温升高,神情冷淡,呼吸急促,躁动不安,机体疲倦,有呕吐现象的症状[4]。询问畜主后得知病牛是误食了发霉的饲料而导致的急性腹泻,临床上通常用保和散加减水煎后灌服,1 剂/d,3d 为一个疗程,病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1 周后患牛痊愈开始独自进食。
3 讨论
幼畜腹泻病因多样,临床上常见有伤乳泄泻、湿热泄泻和脾虚泄泻等三种类型,伤乳泄泻是由于母畜产后血逾未散导致血热由母乳传给幼畜,损伤脾胃,导致腹泻发生。湿热泄泻是由于湿食相融,下注大肠,导致腹泻发生。脾虚泄泻病程较长,脾胃失调,胃肠功能减退,导致运化异常。本文通过采取不同的中兽医辨证治疗策略,在实践中仔细观察问诊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急性腹泻以祛邪为主,慢性腹泻以扶正固强为宜,同时对于该病的治疗要注意饮食调节,注意饲喂的饲料质量和圈舍环境卫生,要加强哺乳期母畜的照护,去除母畜产后未散瘀血,消除由于幼畜进食不干净母乳而产生腹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