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璀璨星光,照亮我们的心空》
2020-01-11黄琳斌,陈桥生
【作者体会】
黄琳斌福建日报记者
文章非天成,胼手方得之
在近20年写杂文、时评的生涯中,我养成了每天上网浏览新闻、寻找题材的习惯。2017年12月22日,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杭州市通过城市照明管理办法,自2018年2月起施行。这个办法明确提出要避免光污染,守住城市的“黑天空保护区”。作为长期观测星空的天文爱好者,我特别能感受到,近几十年来,由于光污染等的影响,城市的星空越来越黯淡,让人遗憾又无奈。所以,这则新闻一下戳中了我心中的一个痛点,创作的欲望一下被点燃——故乡夜晚美丽的星空也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近年来,国家和公众特别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杭州设“黑天空保护区”正是写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颖、绝佳的切入点。
短暂的兴奋过后,我需要尽快做出选择:写时评还是写杂文?如果抢“杭州通过照明管理办法”这第一落点,迅速写成一篇时评,固然也可以发表,但由于时间仓促,可能难以成为精品。这样的好题材可遇不可求,一辈子都难遇到几回,没有尽力做到极致实在可惜。权衡再三,最后我决定选择“杭州施行照明管理办法”这个第二落点,写成对时效要求不是很高的杂文,可以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容、精心打磨文章。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写完初稿。2018年1月中旬,我重新阅读文章时感到,只停留在呼吁城市的管理者重视光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这一层面,立意不够高,应该可以提升到整个国家发展理念的高度,于是重点对文章主题做了升华。2月初,又对文章做了最后一次修改,主要是去除一些较为生硬的表述,提升文采,增添情感,加重杂文味。经过精心编辑,文章当年2月18日在《福建日报》文艺副刊发表。
同行点评
陈桥生 羊城晚报社编委、副刊部主任
在获奖的六篇副刊文章中,按体裁分,四篇属于报告文学,一篇散文,一篇杂文。无论何种体裁,其集中的指向,都是对社会与时代重大主题的直面、关切与回应,是对英雄人物、民族精神的礼赞与歌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与追寻。
与时俱新是永恒的主题。杂文,未必总是“投枪匕首”,亦可以是对真善美的憧憬与呼唤,如此次获奖的《让璀璨星光,照亮我们的心空》一文,不仅照亮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路,也照亮了杂文文体的创新之路。优秀的副刊文章,同样需要站立在时代的维度中,与优秀的新闻报道一样,都必须直面时代,关注当下,书写时代最重大的主题、最优秀的人物、最伟大的精神,都必须是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成果,只是彼此的分工不同,进入的角度不同,写作的手法不同,这是属于报纸副刊人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