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2020-01-11孟志斌,宋国强,武健等
【作者体会】
孟志斌邢台日报副总编辑
宋国强邢台日报采访中心主任
武健邢台日报采访中心副主任
一、站在时代维度审视英雄特质
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英雄营”二营老兵吴洪甫,当年两次参与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其战绩开创了我军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的历史,曾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可这样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退伍后却“深埋功与名”长达37年之久。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新时代的历史维度上审视这一典型人物,其战时壮举与隐退后的惨淡生活形成的巨大落差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而其背后坚定的信仰支撑则令人钦敬。作者团队经过反复讨论,逐步厘清吴洪甫这名典型的定位:英雄精神体现在狭路相逢时的亮剑决胜,也体现在沉寂时对信念操守的执著坚守;吴洪甫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品质。而新时代正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特质。
二、在深透发掘中还原英雄样态
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拔高,不走偏,是报道人物典型一项重要原则。在吴洪甫的采访报道中,记者从多个渠道搜集背景素材,深入广宗县槐窝村实地采访吴洪甫及其家属、战友、乡邻;为求准确,记者还联系吴洪甫所在部队、武装部门、政府部门核实情况。通过穿越历史长河,发掘出最能体现英雄品质的故事情节,艺术而真实地还原了一个“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老兵形象。
三、在放大传播中弘扬英雄精神
在文稿写作过程中,邢台日报编辑部即着手传播渠道的选择,除在邢台日报刊发外,还积极向上级媒体推介。2018年9月5日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吴洪甫的感人事迹。学习英雄、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地市级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中得到充分彰显。
【同行点评】
陈桥生《羊城晚报》社编委、副刊部主任
副刊的文笔,尤善于探究新闻背后的故事,触动人性中最柔软的部位。《老兵》以白描式的文笔,刻画出一位退伍老兵数十年对子弟兵精神朴素而执著的坚守;《地震孤儿的10年回家路》写灾后的“回家”之路何其漫长,又如此温暖,因而别具一份悲壮情怀。副刊文章很少长传直吊、高举高打,而多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从“小”中做出大文章。如《习主席送我两本书》以赠书之小见其人格之大,《小红旗的故事》从一面小红旗中映出自主创新之路上的曲折艰辛,直抵人心,意味隽永。
新闻主攻,副刊主守,是最惯常的说法,但要正确地把握其含义,仍然需要因时而变。副刊主守,不是主动地边缘化,更不是对重大主题的疏离游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