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育人视阈下《痕迹检验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
2020-01-10张琼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习总书记又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痕迹检验技术》作为公安司法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司法鉴定、刑事侦查、案件破案、司法审判等提供了法定证据。它司法鉴定人员、侦查人员从业的基础,是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保障。因此,《痕迹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痕迹检验鉴定、司法公平正义有崇高的敬意,必须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痕迹检验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本文正是在“立德树人”、“大思政育人”理念的背景下,对《痕迹检验技术》融入到课程思政体系中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研究。
一、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意义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它是大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部分,旨在构建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是由具体的多门课程组成的一个课程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在党的政策催生下形成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它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程和课堂教学而搭建一种思维载体。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统一,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以此作为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二、《痕迹检验技术》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痕迹检验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依法治国
痕迹的主要作用是记录犯罪的过程,显现犯罪的结果。证据是犯罪事实的认定依据,是法院依法审判的根本前提。痕迹的寻找发现、检验鉴定是认定犯罪事实、得出鉴定结论、为审判提供确凿证据的前提,是司法公正性的保障。痕迹检验技术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减少避免冤假错案的根本保证,有利于依法治国的推进。
2.《痕迹检验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司法鉴定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但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难以从思想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痕迹检验技术》等专业课程的重要作用产生联系。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痕迹检验技术》课程,结合专业方向和具体案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不再把其仅仅当作一种技能,而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从思想上认识其重要作用。
3.《痕迹检验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适应各种复杂艰辛的侦查和鉴定工作
痕迹检验不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更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条件特别恶劣的工作,并且还会面临外部力量的各种干扰。从业人员需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严谨科学、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各种杂乱无章的现场,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正义感来寻找、甄别现场可能有的蛛丝马迹。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秉持细致科学的工作态度,需要将《痕迹检验技术》融入到课程思政育人格局下。
三、《痕迹检验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
1.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新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1)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痕迹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痕迹检验在司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痕迹检验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到两者是统一整体,在课堂设计和讲授中将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知识统一起来,而不是分裂开来。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还需要分析这些知识对后续的检验鉴定、司法审判的重要作用。
(2)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课程思政”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即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痕迹检验技术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公平、正义、坚守的信念,这需要在课程讲授中循循渐进,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为指导,以司法工作的重要作用为指引,介绍坚守公平正义的典型人物事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让学生明白坚守公平正义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做到政治合格、专业过硬。
2.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1)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课程思政的实践性,把教学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和调研各类司法鉴定机构,特别是与我们刑事侦查技术、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紧密相关的司法鉴定所(中心)。将课堂专业知识和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方向和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带着目标、带着问题去学。将“公正法治、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将“勇于探索、终身学习”践行在行动上。
(2)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要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手印检验、足迹检验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在对知识点进行授课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重要的知识点,如:手印捺印、手印的刷显和提取、手印的观察与分析、手印的检验和鉴定,进行足迹的捺印和测量、足迹的提取和分析、足迹的检验和鉴定,在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授课时,要采用实训教学的方法,进行分组实训、分组讨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同时,结合岗位职业素养,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司法鉴定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进行熏陶。让“忠于法律和事实、尊重科学,探真求实、客观中立,恪尽职守、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厚植于心。
(3)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斷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同时又学会引导学生从专业、职业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课前导入、课堂案例的运用上,注意选取司法鉴定行业中的正反面的新闻事件、典型人物、典型案例进行导入和运用,让学生在新闻事件中思考司法鉴定的社会价值、法律价值、行业规范、职业道德,让学生从正面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中吸取榜样的力量。
(4)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本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结构、所属专业的培养方案,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如:爱国教育、爱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政元素结合相关知识点融合。同时,制作微课、案例集、职业道德手册、实训操作规范等逐步构建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的理念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融入在育人的各个环节,实现三全育人。
作者简介:
张琼(1984--),侦查专业、法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