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上的宗教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2020-01-10孙琥瑭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宗教一带一路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梵二会议以来天主教教宗与中梵关系走向研究》研究系列成果,编号:16BZJ029

摘 要:中国的天主教与“一带一路”密切相连。从唐代的景教、元朝的也里可温教、明清与近现代的天主教,天主教在中国皆与中西经济文化互动交流密切相关。今天,天主教在“一带一路”设中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究竟扮演何种角色?能够提供何种有益资源?能够发挥何种作用?我们认为,天主教可以扮演和平角色、建设角色与协调角色。同时它可提供三种资源:《圣经》文化资源、人类资源与教育资源。天主教这一世界宗教可以也应该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而非消极、建设而非破坏、有益而非无益的作用。地球人在期盼。

关键词:“一带一路”;宗教;经济与社会

一、宗教与“一带一路”关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与永恒话题。有人的地方就有宗教。人是始终需要有精神依赖、寄托与信仰的人。宗教总是人的宗教。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需要信仰就有宗教。至今在地球上,尚未有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宗教与信仰。原始与奴隶社会,交通不便、信息传递较慢,因而宗教的传播速度与地域受限。近代以降,伴随着交通与信息科技的飞速进步,最早步入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发现新大陆、扩展新地盘、开拓亚非拉等广大殖民地,基督教等世界宗教由此快速扩展全球。特别是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与文化基础上,至今已经传播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而“一带一路”,其实古已有之。只不过今人赋予不同的含义而已。特别是在全球化一体化东西方如此频繁往来交流的大背景下。在东方汉朝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并雄的时代,双方应该已有往来。至今,在山西省发现有多枚罗马币[1]。而在唐代,东西方的往来达到历史上一个空前顶峰,这可以从长安古都、新疆与沿海城市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窥端倪。今天的“一带一路”,实乃全球化时代的“新丝绸之路”。而这条新丝路的背后,绕不开基督教、佛教与伊斯兰教等世界宗教。

二、中国天主教与“一带一路”:唐朝、元朝、明清、近代、现代

作为基督宗教诸派中发展历史最古老、组织最严密、教义最完备、体系最完整、影响最广泛的天主教,也伴随着以罗马帝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扩张,而传播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

天主教何时传入中国?至今有史考证为唐代的聂斯托利派。但是,2018年3月29日《西安出土隋朝陪葬品陶骆驼出现希腊神话酒神图案》,说明隋朝东西方的交流已经非常广泛普遍。我想,未来某一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或许会发掘出汉代甚至更早的西方宗教文化遗存。张骞出使通西域,汉代的中国通罗马帝国是完全有可能的。而经济文化商业贸易交流的背后始终离不开宗教的传播与交流。古代,中国通罗马帝国的最大障碍是高山沙漠戈壁或大海。而海上的路途受当时造船技术与交通科技的限制而很难成行。由此,西域的新疆就是必经之陆路。这里,已有大量学者对新疆历史上的天主教(景教)、西域宗教展开考证。

唐朝。以为长安为首都的大唐盛世形成。按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当时的天主“法流十道,寺满全城”,由此可见当时天主教在唐朝第一大都长安的繁盛与流行状况。信徒之多,可以想见。我们可以推断,或许天主教是当时中国最流行的宗教之一。

元朝。也里可温教。据有学者考证,唐朝的景教并未随灭佛与唐朝的衰亡而消失。其散落各地而存活下来[2]。不过有史确证的是元朝时,教皇国曾派使徒来华。盛极一时但时运不长的元朝政權不到百年而亡,故而也里可温教也随之消失在北方的大漠荒烟中。

明清之际。随着经济贸易与交通技术的发展,中西交往开始日益增多与频繁往来。在西来的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传教士推动下,中国的天主教一时空前发展而蔚为大观。这些传教士在推动中西方在文化与科技方面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至今不可否认的贡献。然而,或许双方还未完全彼此认识熟知而达到“结婚”的地步,故而一点小小的礼仪之争就使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尚未“结婚”就“bye bye”了。今天,我们只能以充满遗憾的心情来畅想:若没有礼仪之争,若双方能够多一些了解与认识理解而达致“结婚”,今天中国的天主教或许是另一翻景象。

近代以降。伴随着西方各列强先进的坚船大炮、毒害人的鸦片与强加的不平衡的贸易,天主教再一次大规模传入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天主教的进入。然而,与唐、元、明清时的和平进入完全不同,此次乃是伴随着侵略殖民而来。教会与政治、复杂的国际关系、良莠不齐的教民、背景各异动机不同的传教士、盲目的仇外心理情绪、现实利益的卷入等等导致有关天主教的教案远远多于基督新教,而使天主教成为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史上最富争议与饱受非议的宗教。客观而言,天主教也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受害者与替罪羊。建国以来,政府主导下的天主教会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即由此而来。今天,我们同样只能以悲伤的心情设想:若没有近代中国百年的被殖民被压迫,今天中国的天主教或许也是另一翻不同的景象。

现代。建国以来,中国革命的果实以政权的重组与社会的重构展现。国际两大阵营的对峙、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科学与宗教的分野、革命与建设的双重使命,导致天主教在现代中国仍然承继近代之处境而延续其尴尬与不幸。对执政党的认同度、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以及对罗马的亲疏成为对天主教政策的主要衡量标准。对宗教特别是西方宗教的看法、政治上“左”与“右”的走向、领导人的好恶互动与决策、对教权与政权的认知差异、意识形态、宗教法律法规的待完善等也往往影响着对天主教的政策包括中梵关系的走向。由此带来的地上与地下、主教任命、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意识形态差异、台湾问题、爱国会、教区划分、教产等一系列异常纷繁复杂的问题而至今尚未得到合理的解决。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导致长期以来,中国的天主教一直游离于普世天主教会之外而处于夹缝中生存的不正常状态。在此,我们也只能设想:若没有近代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国近现代剧烈的社会政治变动以及天主教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对立,中国的天主教或许也将是另一翻景象。若目前中梵双方都能够放下自身顾虑与利益诉求,特别是对主教任命的要求,则事情也许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三、天主教在“一带一路”中对经济与社会的可能影响

回顾历史之后,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即天主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究竟扮演何种角色?能够提供何种有益资源?能够发挥何种作用?我们应该追问。

1.三个角色

(1)和平角色。求善避恶、离苦得乐、普世之爱是世界各个宗教的共同目标与普遍追求。虽然方式或许各不相同。天主教本来是一个追求和平的宗教。2000多年来,虽然受世俗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有时会“同流合污”或“腐败堕落”,或不得不“乱世抉择”“委曲求全”,但天主教会对人类和平的追求与倡导从古至今却未曾改变。《圣经》中有言:“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加5:22)“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西1:20)“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多3:2)。梵二文献《牧职宪章》第二部分第五章维护和平及推动国际团体提出:“大公会议除谴责战争残酷外,切愿阐明和平的真正而高贵的含义,并竭诚呼吁信友,仰赖缔和平者基督的助佑,同普世万民携手合作,以奠定和平于正义及仁爱中,并提供和平方略。”因此,我们认为,天主教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扮演东西方“和平使者”的重要角色。

(2)建设角色。一种宗教,若破坏作用大于建设作用,则此种宗教断不能在世界上存活太久。只因建设乃全人类所追求的,破坏是世人所共同谴责的。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宗教,之所以延续2000多年,成为人类的伟大宗教,离不开其建设作用,这个是其主流。否定这一点,则不是客观的学术态度。梵二文献《牧职宪章》第一部分第四章教会在现代世界内的任务指出:“教会如何帮助社会人类大家庭的统一因奠基于基督的天主子女们的家庭的合一,而更形坚强与圆满。基督委托教会的固有使命并非政治、经济或社会性的;基督给教会预定的宗旨是宗教性的。但由这宗教性使命中出发的教会的任务、光芒及神力,对依照天主的律令建立并加强人类社会的大业,颇多贡献。同样,如果地区及时代的环境有需要,教会自身亦可以,甚至应当创办慈善事业,以服务人群,尤其以服务贫困者为目标。”梵二文献《教友传教法令》(AA)绪言第一章论教友传教的使命,引言5“基督的救赎工程原本是关系人的得救的,却也包含着全部现世秩序的重建。因此,教会的使命不仅是将基督的讯息和祂的恩宠送给人,还要以福音精神去贯彻现世事物的秩序,使它完美。”因此,我们认为,天主教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建设使者”角色。

(3)协调角色。宗教是人类的缓冲器、减压器与协调器,当然若发挥不当,也可能是火药桶或增压器。因此真正落实世界公认的联合国《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联合国大会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第36/55决议宣布),高扬宗教所倡导的人类公平正义自由博爱慈悲节欲等基本价值,是发挥宗教作为缓冲器、减压器与协调器的基础。宗教的协调作用异常独特,有时可以发挥政治、经济或国际外交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明清以来,天主教较大规模传入中国,若不是礼仪之争与近代被殖民,则天主教连接东西、协调中西的角色必会大放异彩。

今日之时,乃中西前所未有的“热恋期”,我们期盼通过包括天主教在内的各宗教发挥独特协调功能,使得中西方真正“结婚”“生子”。

2.三种资源

(1)《圣经》文化资源。《圣经》是至今人类印刷最为广泛传世国家地区最普遍的一部大书。《圣经》中蕴含的世界与人生智慧博大精深,至今尚被世界最广泛的人类在借鉴与运用。“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大力开发《圣经》中有关人类政治、经济、管理、艺术、民族、历史等方方面面的丰富文化资源为我所用。

(2)人力资源。“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人民为天主教信仰者众多。从南欧开始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到非洲北部的众多国家、亚洲的泰、越、菲律宾等,天主教影响重大。利用与发挥好天主教信仰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使我们广交天下朋友,共推世界发展进步。

(3)教育资源。天主教是一个特别重视教育的世界性宗教。在世界众多国家地区,以天主教会名义或教会自办的大学达1000多所[3]。中小学更是难以计数。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绝不应该单纯的是一个经济利益行为或政治行为,而更应该是一个普及教育、惠及提升沿途各国各地区教育文化与人们素质的整体行为。从此点来讲,天主教可以提供一个异常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当然这种教育资源的提供,绝不应该是强迫的,而应该是顺其自然的、符合民众意愿的。

3.三种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天主教这一世界宗教可以也应该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而非消极、建设而非破坏、有益而非无益的作用。

四、小结

今天,各世界范围内的宗教正凭借与依托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科技、移民、工作甚至战争冲突等都在快速流动与变化。“一带一路”快速發展中的宗教也不例外,甚至比古代社会更加空前互动与复杂多变。从以基督教为主的欧洲、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西亚到以儒佛道为主的东方中国,陆地上的宗教与海上的宗教正在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广度与深度在联系、互动与对话。对话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互赏是当今时代的趋势。互学是当今世界的要求。共赢是当今时代的共识。发展是所有国家与民族的期盼。和平是当今所有人类的梦想。各宗教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地球人在期盼与看望,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根据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卷三凯撒与基督398页,东方出版社2010年。在灵石发掘的罗马Tiberius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至Antoninus Pius安敦皇帝(公元138年-161年)时的十六枚古铜币,在太原唐墓发现大量古罗马金币,已求证

[2]《中国古代基督教研究--以7至14世纪景教为中心》,黄昌渊,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基督教在元朝的传播》,周玉茹,中国民族报,2004年。《比较元代景教与天主教传播的异同》,宗亦耘,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

[3]全球有六千万名学生就读于215,000间天主教学校和1,760间天主教大学。来源:亚洲新闻社,2017-09-24

作者简介:

孙琥瑭(1976--)。汉族,山西兴县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宗教学方向)博士,现在是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科背景为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研究专长为宗教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宗教思想)与现状、基督宗教(侧重天主教)、民族宗教。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罗马慈幼大学等大学学习与访问。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猜你喜欢

宗教一带一路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