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水疱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0-01-10宋学武
宋学武
摘要:猪传染性水疱病也称为猪水疱病(SVD),是由于感染猪水疱病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热性传染病,通常只有猪发生,且任何品种、各个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而牛、羊较少发生。在生猪频繁调运区、饲养密集区,更容易流行该病,尤其是集约化程度高、饲养密度大的猪场,发病率非常高。该病发病率较高,并以较快速度传播,只要猪感染就会引起体重减轻、发育缓慢以及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
关键词:猪;传染性水疱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疫情处理;对症治疗;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1-0097-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猪水疱病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且仅具有一个血清型。该病毒耐高温,如在80℃条件下经过1 min才会被杀灭;感染病毒的蹄部,使用65~67℃温水进行3~5 min的烫毛,依旧具有感染性。另外,该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时间保存。猪舍内的病毒能够生存至少8周。用10%漂白粉液、5%氨水等消毒药物可将病毒杀灭,且可使用3%的热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环境消毒,但要确保作用时间足够。
1.2 易感动物
任何品种、各个年龄、不同性别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且自然感染情况只有猪会出现发病,而牛、羊等动物不会出现发病,另外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感染该病。
1.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并主要经由直接接触以及消化道进行传播。一般来说,病猪的水疱液和水疱皮内都存在病毒,且含毒量较高,当猪接触污染病毒的垫草、饮水、饲料以及用具等,都能够感染发病。
1.4 发病特点
该病往往呈地方流行性发生,且发病不呈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生猪频繁调运、饲养密集的地区容易流行,但以较慢速度流行。该病具有非常低的死亡率,通常只会对养猪生产造成轻微的影响。由于其症状类似口蹄疫,不易鉴别,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产生影响。
2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变差。少数病猪出现跛行,尤其是在行走于硬质地面上较为明显,且走动过程中往往弓背,伴有疼痛反应,最终卧地不起,体型越大时越明显。皮肤出现水泡并发生破溃,经过数天就会蔓延至蹄底部,且通常造成蹄冠部、蹄叉间发生损伤,并伴有蹄壳松动,甚至造成脱壳,严重时以膝部爬行。部分在水疱破裂后出现溃疡,暴露鲜红色的真皮。
3 实验室诊断
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类似于水疱性口炎、水疱疹、口蹄疫,特别是较难与口蹄疫鉴别,只根据临诊检疫不易区分,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
3.1 生物学诊断
在病猪患处采集病料,分别给7~9日龄小白鼠和1~2日龄乳小鼠接种,如两种小鼠都发生死亡则判定发生口蹄疫,如7~9日龄小白鼠没有死亡即可判定发生猪水疱病。
另外,也可用pH值为3~5的缓冲液对病料进行处理,然后给1~2日龄的小白鼠接种,如果发生死亡即判定为猪水疱病,反之判定为口蹄疫。
3.2 补体结合试验
待检病料和用豚鼠制备的诊断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能够鉴别猪水疱病和口蹄疫。
3.3 荧光抗体试验
通过采取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可用于检测病猪的淋巴结冰冻切片中感染的病毒、细胞,也可用于检测水疱皮和肌肉中存在的病毒。
此外,还可采取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用于诊断猪水疱病。
4 防控措施
4.1 疫情处理
只要确定发生疫情,要马上划定疫点、疫区,并对其严格封锁,不允许区域内的猪以及相关产品调出。已经从疫点内运出猪要尽快宰杀,禁止混入健康猪群中饲养。其相关产品特别是头部、蹄部,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可售卖。
病猪进行隔离,安排专人对其看护,提高管理,使其尽快康复。对于发病猪群,要加强消毒,常用浓度为10%的石灰石、0.5%的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对猪体消毒,用生石灰、氢氧化钠等消毒药物对场地及四周环境消毒,每隔2~3天消毒1次。同时,对于易感动物要立即接种组织疫苗,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当扑灭疫病后,疫区以及受威胁区域的猪群要坚持连续2~3年注射疫苗,且加强常规消毒,能够较好的控制疫情。
4.2 对症治疗
当病猪水疱发生破裂后,可立即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自然晾干后涂擦2%的碘甘油。当蹄部出现病变时,还要在用藥后进行包扎,避免感染其他病菌。
4.3 免疫预防
给猪群有计划的进行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防控该病。要结合养猪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
4.3.1 高效五号病疫苗
常使用高效五号病疫苗,后备猪接种选在配种前30~45天接种,每头肌肉注射3 mL,共进行2次免疫;种公猪每头肌肉注射3 mL高效苗,每6个月接种1次;种母猪每头肌肉注射3 mL,在分娩前15天接种;新生仔猪在40日龄进行接种,每头肌肉注射2 mL,再在70日龄进行二免,每头肌肉注射3 mL,可有效预防发病。
4.3.2 鼠化弱毒苗或者鼠组织灭活苗
对于疫病区、受威胁区要定期免疫接种组织疫苗,通常使用鼠化弱毒苗免疫,使用时按1∶100~500倍比例稀释,幼龄猪每次肌肉注射2 mL,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也可使用鼠组织灭活苗,每头猪每次肌肉注射2 mL,免疫效果也较好。
4.4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制度,需要引种时,禁止到疫区引进种公猪、母猪及仔猪,必须到非疫区且有较好信誉的猪场内购买,同时经过严格的防疫检疫,防止传入疫病。对于新引进的猪,到场后要经过2~3周单独饲养,并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允许与本场猪进行混群饲养。
不同阶段的猪要进行适当分群,猪舍间的距离适宜,不仅要确保猪舍通风良好,还要符合防火要求。猪场尽可能避免其他养猪场或者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车辆等的进入,需要进入时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如有需要还要采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