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及护理
2020-01-10曹淑涛
曹淑涛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0 引言
作为心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指存在心肌缺血情况但无心绞痛相关症状,临床上多见于老年群体,同时由于许多患者年龄较大,受到身体机能下降的影响,通常合并存在多种疾病,再加上该疾病无典型特征,且发作时间较短,因此容易被忽视[1-3]。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性监测方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良好检查效果,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进一步减少并发症[4-5]。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价值,总结相应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1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33例,年龄为66~84岁,平均(73.26±3.51)岁。
1.2 方法
1.2.1 动态心电图监测
所有患者均以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研究所用设备为:动态心电图仪(北京美高仪)。操作方法为:明确电极粘贴部位后通过砂纸进行打磨,以清除角质;待电极粘贴后确认紧贴皮肤,连接导线后以胶布固定;确认监测仪正常运行即可进行记录;告知患者不可靠近存在电磁干扰相应物品;对患者症状出现时间、作息时间、药物服用情况、精神状况等进行记录,导入相应数据进行分析。
1.2.2 护理方法
①生活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活动项目,并指导其正确生活方式,使其能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根据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于上午时间段重点巡视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情况。
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并重点告知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及药物服用方法,还可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强化讲解内容,介绍动态心电图的作用。
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结合个人喜好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清淡饮食为主,确保食物的高维生素与高营养。
④药物及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运动计划,以慢跑与步行为主,确保运动量及运动强度的合理性,避免运动过度;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相应药物,使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监督患者药物服用情况;指导患者学会心肌缺血简要救治方法。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及心肌缺血症状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2)统计不同时间段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及发生率。
(3)统计不同心肌缺血持续时长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情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在110例患者中,共有81例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其发生率为73.6%,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为315次。经心电图监测后,患者24 h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为4~14次,平均(7.8±1.5)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1~20 min,平均(15.1±1.9)min。
2.2 不同时间段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
统计后,6:01~12:00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可达到49.8%;其后依次为12:01~16:00、16:01~20:00、20:01~24:00、0:00~6:00,如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n,%)
2.3 不同心肌缺血持续时长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情况
经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与急性心肌梗死率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率、急性心力衰竭率、心源性休克率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不同心肌缺血持续时长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在以往通常以常规心电图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虽具备一定监测作用,但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导致其监测结果不够准确[6-7]。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内连续监测,通过记录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不仅能够准确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还可对睡眠状态与运动状态下ST段变化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可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8-10]。
通过研究可发现,6:01~12:00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49.8%);其后依次为12:01~16:00、16:01~20:00、20:01~24:00、0:00~6:00。说明动态心电图能够对不同时间段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其中0:00~6:00发生率最低则表明,当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更好。两组患者死亡率与急性心肌梗死率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率、急性心力衰竭率、心源性休克率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中,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有效护理方法可保证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但由于心电图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影响结果,因此在监测过程中需注意排除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