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情境化教学研究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者英语教学

周 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娄底 417000)

1 构建主义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情境化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

1.1 构建主义理论概述

构建者是学生;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指导者、构建意义的帮助和促进者是教师;帮助教师答疑解惑、传授知识的手段、方式不再是媒体,而是用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英语情景教学法理论与,以期有助于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构建主义倡导情境化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务必真实。按照典型任务采纳适合教师教学的情境,学生各自完成业务员、销售员和管理员工等不同的任务。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检索资料、反复实践、小组交流讨论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才能完成任务,获得专业能力、语言能力的提升。

其次,构建主义的核心思想——支架式教学提供一种框架给学习者,把学习任务变复杂为简单,使学习者的理解逐渐深入生动。学习动机是行为的出发点,没有学习动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均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举个例子,在讲授delicious food这个话题时,可以用以下步骤进行:(1)搭建“脚手架:在对学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对食品方面单词缺乏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前我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和食品类英语知识支架。(2)创设情境:国外专家来食品工厂访问,学生设计食品工厂的广告宣传单。(3)设置任务:从食材的准备、美食的制作、食品种类到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分组调研。(4)实践探索:学生根据任务来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并且编辑宣传单,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指导。(5)评价效果:完成工厂的宣传单后,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互评。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全程指导变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移,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实践中的英语运用能力。

1.2 构建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情境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构建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设计和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重学生探索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和情境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做调查研究时,通过网络查找收集资料,将研究结果以思维导图或者文字的形式表达,长此以往,自己用专业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小组交流合作加强了生生互动,合作和沟通能力的锻炼:在课堂上用英语做presentation,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构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改革传统学用分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实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2 构建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情境化教学实践的补充完善

2.1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高校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中,习惯于由教师进行“灌输”教学,不愿自主地探索、学习。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在内容、方式上进行改革,但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可以运用构建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计划、任务、情境化教学流程的设置,使学生明确四项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学中的“双向传输”,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学习效率。

2.2 以输入为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过多,怎样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删选、组织、创设情境,怎样强化词汇、句式、语法等知识,与听说读写译等实践的结合,是英语情境化教学的重点问题。构建主义理论指明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出发点,没有学习动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或方法,均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也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学习动机被激发,学习者就能建构所学的知识。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做出的努力和选择,通常包括学习者的意愿和刻苦程度等,蕴含了学习者内心情感和付出的行动等特征。学习动机有效激发了学习者主动建构,其作用至关重要,没有学习动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意愿均不得以提升,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就成为空想。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居于一切教学环节的首位。

2.3 以归纳为方法,梳理知识点

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素材中归纳目标语法点的框架,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只有在学术出现认知偏差时,帮助学生纠正,并且补充完善知识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摆脱了教学分离,一言堂的教学现状。当目标语法点的素材被学习者吸收到经验中,随即开启了知识的内化过程。这一知识体系比通过反复记忆获得零散知识更有效。

2.4 以输出为重点,学以致用

输入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影响较深远。输入理论(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前提是可理解性输入。理想的输入时可以理解的、既有趣又与学习者相关联的、数量充足的输入。但是Swain并不认同输入理论的所有观点。他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理解性输入时必备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不是学习者习得、发展第二语言水平的充分条件。这种输出假说一方面认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主张理解性输入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输出比输入加工所投入的精力更多,因而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于输出推动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都将语言输入放于首位,认为学生多积累词汇,多练习写作是当前最大的任务。她们忽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即语言输出能力。学生如果长时间只注重语言输入,而不进行语言输出,最终导致学过的语言知识被遗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习者没有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3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国际接轨,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英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国使用英语的概率也不断提升,且我国“一带一路”的实施也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社会对学生的英语产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输入型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构建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例如,学生在调查研究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和整理资料,并且将研究结果以文字或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述出来,锻炼了自己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与沟通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用英语演示说明等,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大学英语情境化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情境化教学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和推广,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情境化教学,能够开展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对教学的方式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建构主义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具备高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学习者英语教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