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应用
2020-01-10陈华夏
陈华夏
(广西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0)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由于课时紧张、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内容突然增多等原因,在学习生物时往往表现出生物素养能力不足,特别是经常出现知识点衔接困难,主要表现为对生物学基础概念不理解。因此,需要初高中生物教师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与铺垫工作。本文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课时为例,运用概念教学法进行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第二课时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介绍,使学生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但相似的结构使它们具有统一性。本节最后还介绍了细胞学说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可拉近初中生物学知识与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距离,同时承上启下,为整个生物必修一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学习中认识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通过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和第三节“真菌”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了基本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展示相关细胞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比较不同细胞的结构特点,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深刻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树立生命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水华”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事例讨论引入蓝藻等原核生物,引导学生参与保护环境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从科学史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细胞的统一性,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提高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生物学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重建;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初中阶段学过的相关概念(5分钟)
通过展示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细菌、真菌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习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并完成概念填写:
原核生物:像细菌一样细胞中不具有_______的生物,这类细胞称为_____细胞。
真核生物:像真菌、动、植物细胞一样具有__________的生物,这类细胞称为______ 细胞。
由此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核”的不同。
(二)设计活动促进概念的理解(12分钟)
通过观察对比法让学生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图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这两者的“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用?在成分上又有什么不同?
2.原核细胞具有哪些结构?真核细胞呢?
3.通过对比,你认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哪个结构更简单?
通过图片直观的视觉冲击,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对比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
(三)概念巩固阶段(18分钟)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原核生物除了细菌,还有哪些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鼓励学生思考并挖掘生活中碰到的事例。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细胞的理解,以引起“水华”的蓝藻为例,通过图像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原核生物的一些具体特征。同时通过水华这个例子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给出一个表格让学生整理归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引导学生重新梳理两者的特点并进一步完善概念:
原核生物:指一类细胞核____(有或无)核膜包裹,拟核只存在_____、细胞质中仅有____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指一类细胞核____(有或无)核膜包裹,细胞中存在_________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由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因此对于细胞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其中最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就是细胞学说,那么细胞学说是由谁建立的呢?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内容回答。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对比分析初高中有关细胞学说的内容的异同点并思考:科学发现怎样才能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概念的深化阶段(5分钟)
鼓励学生结合第一节学习的内容构建不同概念间(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思维导图。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置了在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基础上的一系列问题情境,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构建新的概念,衔接初高中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初入高中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
总体来说,本节课是以初中所学为基础,运用了概念教学法,侧重概念的理解、分析和重建,着重于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总之,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彼此相互渗透并有机结合,生物学的概念较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运用概念教学法进行衔接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