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以数据的分析为例
2020-01-10史虹懋
文史虹懋
在现代核心素养的教学趋势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倡素质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此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数学的魅力,激发其内心对数学的乐趣。为此,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但从现代教学反映情况来看,生活化教学受到了诸多阻碍,如: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缺乏系统的构想,无法真正将生活实际和教学有效结合,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等。为此,教师要寻求有效的方式,解决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活化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1]。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强的实践性,数学知识点基本可以说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为此,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之后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内容为例,在学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上次的学习成绩为例,以十人为一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上次数学成绩中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然后结合这三个数分析这次数学成绩的情况,并做以统计,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数学对分析事件的作用,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观看生活中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生活性,以此达到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目的[2]。
二、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数学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度性,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以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内容为例,在学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时,主要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方差分析数据的波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校园超市两个月的收入情况”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五天记录一次数据,然后以两个月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方差,得出校园超市两个月的收入情况,以此让学生了解方差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3]。
三、设置生活化的课后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十分重要,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练习,将生活化的教学更好、更深地融入教学。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在生活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为此,学习“数据的分析”这个知识点之后 教师需要检验学生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相关计算,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分析自己家庭中近两年的消费情况,分析自身家庭的消费水平。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检验和巩固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基于现代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实践,满足了现代学生对课堂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方式,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和实践,促进生活化教学的不断深入,达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