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2020-01-10郝家毅
文郝家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诗歌载体,古诗词口口相传至今,它向现如今的我们传达着历史的信号,也告诉我们古人的智慧和一些人生哲理。而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是很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究的地方。古诗词在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进行了深入探究[1]。
一、古诗词在文化教育中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非常有生命力的民族。民族认同感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凝聚力之一。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古诗词在文化教育中彰显着特别的意义。学习古诗词,能让初中生更精准地了解历史背景,了解自己的国家文化,民族认同感也必将有一定的提升。
(二)古诗词提高学习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古代诗人在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的文学作品。短短几句文字却印刻着历史的足迹,以及写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境遇。所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提升学生学习的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强化感情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古诗词在文化教育中的意义之一。
(三)提高初中生文化底蕴修养
学习古诗词也是初中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传统文化通过古诗词一点点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修养自然会有新的提升。
二、关于诗词文化融入的实施
(一)与时俱进并丰富教学内容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该有多样性。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应该利用现代科学与传统结合的方式,打造全新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告别枯燥乏味的传统课本教学形式。比如,在《关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行仿写,借鉴公整对仗的格式和诙谐幽默的语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拓展学习途径
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互联网也走入了千家万户,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变得非常便捷。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融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科技与传统结合的教学途径。比如,《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北征胜利之后所写的作品,全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神奇、壮观,仿佛景色就在眼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胸怀壮志站在最高点展望雄伟蓝图的心情。
(三)搭建古诗词教育传播平台
教师可以引经据典,为学生搭建古诗词教育传播平台,如通过线上电影、历史纪录片等,让学生深刻体会诗词的写作背景。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很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的词,词中描写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多姿,气势恢宏、感情奔放。同时,从豪迈的诗词语句中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对战争势在必得的决心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一社会背景下的影片有很多,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探究学习,结合古诗词感受当时的环境氛围和情感表达。学生还可以通过博物馆或革命老区,感受历史的痕迹和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灵感来源,和传统文化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在所学诗词内容中出现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参加,这样也会使初中生对传统的习俗和古诗词文化有更深的了解[2]。
(四)亲身参与传统古诗词文化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传统古诗词文化中是非常必要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为学生展开创作比赛活动,让学生学会创作,互相品鉴赏析,从中深刻体会诗歌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通过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对诗词的把握会更加精准到位,也会让学生有新的领悟和理解。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比赛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游刃有余,对古诗词及中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会更全面。
三、结束语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解决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再加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传统文化能更加科学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历史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