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新苗穴位注射治疗癔症性癫痫验案
2020-01-10张佳信蒋金兰叶新苗
张佳信 蒋金兰 叶新苗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叶新苗教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其治疗癔症性癫痫验案介绍如下。
患者,女,44岁。2018年12月5日初诊,主诉:肢体抽搐7月余。患者7月余前与朋友吵架后出现肢体不自主抽搐,约3分钟1次,发作前感头晕,无意识障碍,无双目上视,至杭州市某医院就诊,查体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诊断为“癔症性癫痫”,先后服用卡马西平和氯硝西泮抗癫痫,疗效不显。后至浙江省中医院就诊,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肢体抽搐较前减少,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叶教授处就诊。症见:肢体时有不自主抽搐,头晕,情绪不佳,胃纳一般,夜寐差,二便无殊。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查体:神清,精神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巴氏征阴性。诊断:癔症性癫痫(郁证)。予以穴位注射治疗,操作如下:患者取颈屈前位,取双侧风池穴(第二横突尖部),注射前常规消毒皮肤,针头刺入方向与皮肤表面垂直,回抽无血后注射,每穴注射2ml维生素B12与0.9%生理盐水1:1均匀混合液。注射完毕后出针,注射部位用灭菌纱布按压数分钟止血。每周注射 1次,治疗时加以言语疏导。治疗2周后肢体抽搐的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轻,陆续治疗1年后肢体抽搐症状消失,随访自诉未再发作。
按语:本病在中医学上可属郁证、脏躁等范畴[1],女性多发,多因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所致。本例患者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肝风上扬,风胜则动,后患者情志抑郁,气滞津停,胶着成痰,随风上扰,蒙蔽清窍,发为头眩颠倒,手足搐搦,病情迁延难愈,治以平肝熄风、理气化痰为法。风池穴为胆经和阳维脉交会穴,其中胆经与肝经相表里,可治疗情志相关疾病[2];《脉经》有载:“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又苦癫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故阳维脉可治痫病发作。风池穴有“治风之要穴”之称,又位居髓海之下,故取之可达到醒脑开窍、熄风潜阳、祛邪(风、痰)通络之效。从解剖结构上看,风池穴深部有椎动脉,有研究表明,刺激该穴可能通过调节动脉系统的肾上腺素与胆碱能神经纤维来引起椎-基底动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改善大脑血液循环[3-4]。且注射在穴位的药物具有循经作用,可产生较强的治疗作用,并维持较长的治疗时间[5]。本例患者通过穴位注射将药物作用于风池穴,操作简便,避免了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加之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病信心,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