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门坠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20-01-10关娜娜

中医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肛门直肠黏膜

谢 心 ,贺 平 ,刘 杰 ,关娜娜

(1.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肛门坠胀症状复杂,可单独存在,也可伴随其他疾病共同存在,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且男、女均可发病,发病与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1]。肛门坠胀与中医学的“后重”类同。患者常常表现为自觉肛门部下坠及胀满感,有时放射至臀部、腰骶部及大腿附近,伴有异物脱出感、肛门阻塞感、里急后重感、大便不尽感, 诸症多在午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明显缓解[2]。患者可伴有抑郁、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肛门坠胀是以患者口诉为主的一种异常的主观感觉,成因复杂,致病因素不明确,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加之检查手段匮乏,临床对其诊疗有较大难度。西医学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力求缓解不适感,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又具有手术指征者,可通过手术治疗解决问题[3]。中医学治疗该病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笔者对肛门坠胀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1 发病机制

1.1 西医学方面的发病机制

1.1.1 增生性疾病

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肛门直肠内发生炎性增生或恶性增生,增生的组织刺激肛管直肠周围植物神经,从而使患者产生肛门坠胀的不适感觉。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结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直肠癌、肛乳头瘤等疾病[4]。

1.1.2 炎症性疾病

由于肛门直肠局部组织或者临近组织发生炎性充血、水肿、渗出等病理变化刺激了肛门、直肠及其周围植物神经从而导致肛门坠胀。肛门直肠处的炎症刺激是引起肛门坠胀的主要原因之一[5]。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肛窦炎、肛乳头炎、高位肛周脓肿、结肠炎、直肠炎、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

1.1.3 脱垂性疾病

肛管直肠组织或周围组织结构位置下移,刺激了肛周神经,使肛门功能异常或感觉异常,从而引起肛门坠胀感[6]。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直肠前突、肠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等。

1.1.4 痉挛性疾病

痉挛性疾病是肛门或肛门周围骨盆内肌肉组织不协调收缩导致排便异常,进而导致感觉异常所产生的临床病症[7]。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及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1.1.5 压迫性疾病

盆从神经是直肠及周围器官的神经支配的主要来源,骶神经是盆丛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机体结构组织改变或占位性病变等压迫骶尾部神经或者肛门直肠植物神经产生感觉障碍,患者常常感觉肛门坠胀不适[8]。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子宫后位、骶部肿瘤、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疝等。

1.1.6 手术刺激

肛瘘挂线术、外剥内扎术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后,患者经常出现肛门坠胀的症状,可能与手术后肛管直肠局部出现水肿和炎症反应刺激排便感受器有关[9],也可能与术中机械刺激、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钉残留,以及炎症对肛管产生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1.1.7 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

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肛门直肠神经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病症[10]。 患者常常自觉有肛门坠胀感,但镜检和指检均无阳性体征。 贾美华[11]通过临床观察后得出: 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近70%发生于女性患者,可能与女性的多疑善感、恐癌心态有关。

1.2 中医学方面的病因病机

《素问·五脏别论篇》云: “魄门亦为五脏使。”肛门直肠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脾气之升清、肺气之宣肃、肾气之开阖有度、肝气之疏泄有常。肛门坠胀,病位在肛门部,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外感六淫、房劳过度、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均能引起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致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而出现本病[12]。湿、热、瘀、滞、虚是引起肛门坠胀常见的病理因素[13]。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气虚下陷是其基本病机。黄艳[14]认为,由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房劳过度、内伤七情等致病因素,风邪、热邪、燥邪侵袭人体,以致肛门大肠局部气血不和,经络阻滞, 湿热、瘀血、浊气凝聚不散而产生肛门坠胀不适。黄德铨[15]、林锡芬等[16]认为肛门坠胀的病位虽局限于肛门部,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 中气不足, 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治疗上应从脾胃论治,使得气机畅达,诸症自除。黄德铨等[17]认为,肛门坠胀的病机是脾肾阳虚、寒湿内生、痰湿不化、气血凝滞、瘀血浊气下注、损伤肠络所致。肛肠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湿热阻滞、经络阻隔、气血凝聚、湿伤肠络导致肛门皮肤、括约肌痉挛,以及局部组织的血流不畅等[18]。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1 诊 断

闫丹[19]参照《中国肛肠病学》,根据肛门坠胀的临床表现及所获得的专科检查自拟。①临床表现:以间断或持续性肛门坠胀为主症。轻者主要表现为肛门下坠、坠痛不适;重者表现为频频蹲厕,欲便不能,里急后重感,便后重坠依然,痛苦不堪。②专科检查:肛缘皮肤潮红,或见肛门周围手术瘢痕; 肛内指诊可触及肛隐窝内压痛,或可齿线处硬结,或感直肠黏膜柔软;肛镜检查或见直肠黏膜充血、肛隐窝充血、肛乳头肥大,或见直肠黏膜呈暗红色,或见直肠黏膜堆叠肠腔,或局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③在排除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细菌性痢疾、慢性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结直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 根据临床表现及专科检查可诊断。

2.2 鉴别诊断

2.2.1 混合痔

以脱垂性及绞窄性混合痔表现较明显。脱垂性混合痔病程长,多有数年混合痔发病史,痔核反复充血水肿,痔核脱出后不能回纳时感觉坠胀较甚。绞窄性混合痔病程较短,多是第一次发病。起病前大便数日不解,大便秘结,或负重远行后痔核脱出未及时回纳发生嵌顿水肿,组织黏膜充血糜烂,压痛明显,有时伴有行动不便等不适,或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20]。

2.2.2 直肠炎或肛窦炎

炎症是引起肛门直肠坠胀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程长短不一。患者自觉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排便加重,时伴骶尾部酸痛及坠胀感,或带有少量黏液血丝,或粪便稀薄。肛检时,直肠炎可见中下段直肠黏膜松弛,充血水肿,或有溃疡、出血,或有大量分泌物附着。若为肛窦炎,则发生病变的肛窦口发红、充血,按压此处有酸胀感,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从窦口溢出。

2.2.3 肛门直肠异物

患者多有吞食异物或肛门置入异物病史。肛内异物刺激肛门直肠周围神经会引起肛门坠胀不适,排便时比较明显,或由于异物梗塞而出现大便秘结。 专科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2.2.4 肛管直肠恶性肿瘤

肛门直肠坠胀感多在发生于病程中、晚期,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或出现脓血便,或伴有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肛门指诊可触及硬性肿物,或有压痛,指套退出后上面有染血、脓血,有恶臭,组织活检具有诊断价值。

2.2.5 子宫后倒

肛门坠胀经膝胸位锻炼后可明显缓解症状,其严重性与子宫后倒的程度成正比。临床上妇科检查可诊断子宫后倒。

2.2.6 非淋菌性前列腺炎

该病起病缓,病程较长,多有不洁性交史。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对于没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症状不明显。患者自觉肛门坠胀不适,专科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2.2.7 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

患者往往频繁就诊,以持续性或间断性肛门坠胀为主诉,兼症较多,或有异物感,或有麻木感,或自觉肛内灼烧感,或剧痛难忍。 患者情绪极不稳定。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专科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药疗法

3.1.1 內治法

邱允忠[21]认为肛门坠胀的治疗首先应该明确病因, 无手术指征的按照中医分型辨证论治:湿热下注型选四妙丸加减、中气下陷型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肝气不疏型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气滞血瘀型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潘善超[22]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认为运用凉膈清肠汤加减清热利湿、血府逐瘀汤加减行气活血、补中益气汤加减补益中气、大补元煎加减补脾益肾的方法治疗肛门坠胀。治疗132例患者中,好转82例,痊愈16例,总有效率为74 %。陆新瑜[23]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辨证论治,将肛门坠胀分为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3型,分别予以三妙丸合秦艽白术汤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减进行治疗,并配合健康教育及中药灌肠等综合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1.2 外治法

贾美华[24]将肛门坠胀分为湿、热、瘀、滞、肾虚、气虚, 分别以五苓散加味、润肠丸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味、六磨饮子加味、四神丸及驻车丸加味、补中益气汤加味保留灌肠, 采用导尿胶管使药液到达直肠、乙状结肠, 显效率70%,疗效满意。孙弋淇[25]用连栀矾溶液保留灌肠治疗肛门坠胀, 总有效率92.5%。章菊芬[26]对术后患者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处方:苦参 15 g,黄连 9 g,黄柏 15 g,黄芩 9 g,川芎 10 g,生川乌 9 g,红花 9 g,蒲公英 15 g,地肤子15 g,蛇床子 15 g,冰片 9 g,芦荟 15 g。坐浴熏洗肛周,2次/d,每次15 min左右。治疗后,患者肛门坠胀和肛门疼痛明显缓解。毛红等[27]认为,采用中药煎汤坐浴熏洗肛周能有效缓解肛门坠胀感。

3.1.3 针灸疗法

孙萍等[28]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下腹坠胀者,通过下腹热敷或针灸足三里、少海、三阴交等穴位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杨发勇等[29]通过针刺长强、秩边穴治疗肛门坠胀,32例全部有效。治愈(自觉肛门坠胀疼痛完全消失)27例, 有效率84.4%;显效(肛门坠胀疼痛及疼痛明显减轻)5例, 有效率15.6%。龙庆等[30]认为,通过肛周局部选穴,采用针刺下髎、长强两处穴位,可以起到行气、活血、通经的作用,能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术后肛门直肠坠胀感,有效率达90.0%。

3.2 西医学疗法

3.2.1 内科治疗

先明确引起肛门坠胀的原发疾病,再积极治疗。随着原发病的治愈,患者肛门坠胀往往能得到明显缓解[31]。如有炎症刺激, 可经全身或局部运用抗炎药物治疗。张霓等[32]对患者肌内注射杜冷丁50 mg, 30 min后可明显缓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出现的肛门坠胀不适。肖飏等[33]的临床观察发现,地奥司明片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促进淋巴组织间淋巴液回流等作用,能有效缓解术后肛门坠胀感,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临床应用广泛。

3.2.2 外科治疗

对于原发病有手术指征者,可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原发病,如肛乳瘤切除术、高位肛瘘挂线引流术、痔外剥内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手术技巧,避免损伤过大,减小瘢痕,从源头上预防术后肛门坠胀。李永奇[34]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30 d行吻合钉摘除,术后60 d随访,可大大减轻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肛门坠胀的症状。

3.2.3 局部治疗

杨贵平等[35]利用维生素 K具有松弛平滑肌[36]、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37]的作用,在长强穴处行封闭治疗以减轻消痔灵注射后出现的肛门坠胀,效果明显。

3.3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肛窦炎、肛乳头炎早期发作者, 刘子会等[38]以口服氧氟沙星、头孢曲松, 肛内纳洗必泰栓, 外用苦参地榆槐角汤 (苦参20 g,地榆20 g,槐角20 g,黄芩10 g,黄柏10 g,金银花20 g,当归10 g,赤芍10 g,生地黄10g,土茯苓20 g,赤小豆30 g,甘草6 g)每日熏洗坐浴, 有效率达96.67%。对慢性肛管直肠疾病如内痔、直肠黏膜内脱垂导致的反复肛门坠胀者, 有手术指征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经中医辨证,给予补中益气升提、活血化瘀利湿的中药口服, 肛内以质量分数10g/L的明矾液 20 m L 保留灌肠, 2 次/d, 1 个月为1 个疗程; 外加中药熏洗坐浴, 以升提气机、收敛固涩、化瘀消肿。对慢性直肠炎和肛管直肠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炎症而产生的反复坠胀者, 经上述治疗无效, 给予口服清热解毒利湿或益气化瘀收敛的中药;再予荔枝草30 g、生地榆20 g、紫草20 g、茜草20 g、五倍子5 g、明矾2 g,煎至100 m L,每日分2 次保留灌肠,以1个月为1个疗程,达到凉血解毒、消除肿坠、化瘀利湿、益气固涩的目的[39]。对肛门神经官能症,贺瑞清等[40]以心理治疗结合丹参注射液4 mL 加维生素B12250 μg 、利多卡因2 mL 混合后做肛门周围注射,1个疗程后,肛门坠胀症状全部消失。对无体征的肛门坠胀或虽有体征而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欠佳仍发作者,以及不明原因的肛门坠胀, 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再加灌肠, 同时给予心理精神治疗[22]。

4 讨 论

肛门坠胀是一种症状,在众多肛肠疾病中均可出现。截至目前为止,西医学主要通过手术和不断改进手术方式的方法力求减轻术后患者的肛门坠胀不适感,但术后仍有许多患者自觉肛门坠胀,却无明显体征。中医学认为肛门坠胀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血瘀,通过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在预防和治疗肛门坠胀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在临床研究上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总之,中医、西医在治疗肛门坠胀上各有特点。如何将中医药传统治法与现代治疗技术相结合、如何明确肛门坠胀的发病机制及客观的诊断标准、如何丰富针对肛门坠胀的检查手段是当前医者面临的问题。

猜你喜欢

肛门直肠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