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生活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10魁学贞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课文

魁学贞

(甘肃省永靖中学,甘肃 临夏回族自治州 731100)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倡导教学回归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通过充满生活意蕴的情景来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和训练学生获取参与现实生活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而语文又时时联系生活。高中语文“生活课堂”旨在通过设置生活化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乐在其中;通过分组合作开展生活化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设疑、探究的基础上总结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一种深入探究的空间和机会,让学习效果好起来。

高中语文“生活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动嘴、动情、动脑、动笔贯穿其中。教师导学:激发兴趣,激活课堂,释疑解难贯穿其中。

高中语文“生活课堂”的具体操作:

一、转变角色,创设具体丰富的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生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中,我们要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在“生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组织者。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生活化情景与氛围。

(一)利用实物、图画、音乐、朗读、表演、生活实践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阅读与鉴赏情景最大目的是激发阅读兴趣。创设的阅读情景有音画情景、角色情景和背景情景。如在学习《失街亭》《胡同文化》课文前,我先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北京胡同》歌曲;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药》时,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学习《雷雨》《鸿门宴》时,组织学生表演;在学习《庄周买水》《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提前印发背景资料。这样做渲染了气氛,制造了悬念,激发了兴趣。

(二)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创设生活化情景

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教师若能把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与教科书上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必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可联系美国总统奥巴马;学习《我的空中楼阁》可联系学生的春游活动;学习《敬畏生命》可联系汶川大地震或影片《唐山大地震》。

二、组织开展生活化活动,激发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一)紧抓课文中的佳作美文,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表演、体验和感悟

叶圣陶老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也就是说,教材无声的文字通过美读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文中静止的感情通过美读变成了学习者的真情实感,因此,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把诵读确定为学习美文的基本方法,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都会进行四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读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地读,大胆地读出自己的感受;根据课文分小组分角色比赛读;将全文配乐诵读。通过师生动情的诵读,营造课堂的情感场,使师生的情感得以交融;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语言美,感受人的理想追求,鉴赏人性美、人情美。

课堂上的表演有两种,一是扮演角色,二是进入角色。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由于学生自己扮演、进入角色,课文中的角色就是自己或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通过同学的表演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为了能让课文内容中的人物形象再现于学生面前,教师应千方百计让语文“动”起来,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引导学生就像演戏那样扮演文中的角色,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扮演得越认真投入,越有助于理解感悟。

(二)课堂上创设特定的师生对话和小组合作的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新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师生对话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应该尽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类型多属于教师中心式和命令式,师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只有提高课堂对话的生活性、情感性,才能完善师生对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的方式成为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大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多为5到10分钟,次数多为四五次,少的两次。小组编排按两种方式进行:教师分配式,自由选择式。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小组选择的讨论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既要紧密结合课文,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教育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小组活动的整体上,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把他们的集体观点和成果展示出来,并用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小组成果,让小组成员都能体会到教师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感受到合作的愉快,提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三)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创设特定的语用情景,让学生进行实用训练

高中语文学习实践性很强,特别强调“运用”二字。电视等媒体上语言类节目多,现实生活中语言类活动更多,如能为我所用,教师就会创造一种让学生动起来的氛围。如模拟联欢会的主持、朗诵、相声、小品话剧表演,模拟《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模拟演讲、辩论等,模拟调查、读书等报告会和座谈会,模拟各类专题汇报表演,甚至组织学生自己上课。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动嘴,动情,动脑,动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一)多鼓励,多肯定,保护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

教师不但要依据过程和考试结果对学生学习成绩状况做客观描述,还要在描述的基础上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以激励、表扬、认同、理解等积极评价为主。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任何问题和任何回答,都给予一定的肯定,以消除他们的畏惧自卑情绪,保护他们大胆质疑的热情。当我上课时,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当我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有位学生举手回答时,即使答得不太全面或不够准确,我也给予表扬,从别的角度加以肯定。如果答得好,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赞赏。

(二)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语文教师作为文学作品的传授者,要有文学气质,要有激情,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你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为此,首先语文教师要入其境,体其味,真切地领悟文本的思想情感。教师只有自己走入了文本情境,才有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和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其次,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角色的基础。教师可以运用声调、节奏、表情等等因素,有声有色地描述文本的具体情境,启迪学生想象。由此不仅可以在文本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增强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而且还能够抓住语言因素,紧扣课文的语言深入分析、领会、体验课文的情境。最后教师要善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化特征。

总之,“文学即人学,语文即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这一学科的生活性,多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注意启发学生关注生活,既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课文
情景交际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