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0-01-10徐丽芳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分层

徐丽芳

(江西省丰城市孺子学校,江西 丰城 331100)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聋生的文本阅读有效性较低,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到位、对课文思想情感体验不准确等都降低了阅读的效率。因此,阅读教学肩负重任。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鼓励聋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技能,调动多感官参与文本阅读,可以大大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一、聋校阅读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一)培养聋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技能包括解词、解句,分段、分层次,概括大意,朗读、默读、背诵,提问等技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就可以迅速有效地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由于聋生书面表达能力差,因此聋校阅读教学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聋生掌握阅读技能,理解阅读内容,积累语言,提高聋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丰富聋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活动不仅是聋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聋生情感体验过程。聋生情感发展相对滞后,高级情感发展缓慢,而聋校阅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通过人物刻画宣扬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感;《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场》等课文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赞美了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要充分利用聋校语文教材中生动的事例或优美的景物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聋生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的形成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积累。因此聋校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大阅读量,增加课外书籍的阅读。同时对于好词好句好段还要求学生背诵,背诵有助于聋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内化语言,形成语感。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分层教学法

教师运用横向分层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引导聋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并且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对不同阅读层次的聋生进行因材施教,帮助聋生发现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学习和阅读,同时促使聋生掌握分析阅读文章的能力和概括文章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给学生分层的方法:

1.按相同和类似的句意来分层。语文课文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而每一个自然段又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相连的一些句子可能表述的是同一个意思。针对此类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聋生认识和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然后寻找相同意思的句子,将这些句子进行整理和归纳,再根据具体的归纳情况进行分层,这样可以有效增强聋生的阅读能力。

2.寻找文章中的时间词语。纵观语文教材中,描写各地景色的文章数量有很多,并且作者在描写具体景色的时候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通常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点去观察景色,然后在叙述的时候,加上各种表示时间的名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类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聋生将这些表示时间的名词找出来,比如,在进行课文《日月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聋生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清晨”“中午”“晴天”等,再将每一个名词相邻的句子进行整合和分层,同时引导和帮助聋生去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些句子,实现分层教学的真正价值。

3.按照描述事物进行分层。 语文教材中有的文章并不是围绕着同一个事物进行描写的,而是描写了多个事物,此时,聋生就可以根据这些事物去进行具体划分,理清文章脉络。例如,在课文《黄山奇石》中,奇特的石头有很多,不同形状的石头有着不同的名字,有的石头叫“仙桃石”,有的石头叫“猴子观海”,还有的石头叫“仙人指路”。文章中分别描写了这些石头的具体形状,聋生可以将描写同一种石头的句子进行整合和划分,为接下来的课文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为聋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能够让聋生自然地融入课堂情境之中,进而增添课堂活力,有助于聋生放松身心,激发聋生说话的欲望,促进聋生的阅读素养的提升。

1.创设实物情境,帮助聋生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技术演示实物、通过画面再现等方式还原课文中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几只小蝌蚪和一只小青蛙,实物的出现会激发聋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可以让聋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然后结合实际的课文内容,想象一下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教师也可以将青蛙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进行拍照记录,并将图片投影在大屏幕上,让聋生能够清晰、直观地看见具体的变化过程,帮助聋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创设游戏情境,引导聋生思考。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聋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聋生能够更深刻地体验角色的心理状态,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同时还能调动聋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效果。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描述的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是生物的身体形态等,教师可以引导聋生应用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促使聋生融入到人物或生物的角色当中去,加强自身的角色体会。例如,在进行《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关于松鼠的视频或是图片,吸引聋生的目光和想要深入探究的心。文章的第二段是一段对话,教师可以让聋生自由分配角色,一个聋生扮演小松鼠,另一个聋生扮演鼹鼠,然后进行合作朗读。教师可以在聋生朗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比如在具体的语句中加上一些合适的动作,又或是用表情来表达小松鼠和鼹鼠的内心状态。这些都有助于聋生去自主理解文章。

(三)质疑法

为了加强教师和聋生之间的互动,促使聋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免不了提问的环节,但是提问也讲究一定的技巧,并且不仅是教师可以提问题,聋生同样可以提问题。教师在提问之前,要对问题进行有效设计,结合聋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合适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困难,聋生会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又很难达到真正的阅读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引导聋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合作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促进聋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1.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有一些文章中存在着一些矛盾点,这些矛盾点将是很好的教学切入点,可以增加聋生的探究热情,探究的过程就是聋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可以有效帮助聋生提升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反复研究,找到教学契机,或是科学、合理地设计矛盾点,促进聋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例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聋生根据题目猜测文章具体讲了什么故事,聋生很容易地就说出了文章是围绕着小公鸡和小鸭子进行写作的。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小鸭子抓不到小虫子,需要小公鸡帮忙?聋生通过认真分析,发现小鸭子脚的形状是扇形的,并且脚趾相连,不像小公鸡的脚趾是分开的,小公鸡就靠着这样的脚趾可以轻松捉到小虫子。

2.先简后难,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为了帮助聋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写作顺序,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有效设计,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并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使得聋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分析皇帝及大臣、官员性格特点时,可以向学生提问:“皇帝及那么多大臣、官员明明没看见衣服,为什么却假装看见了,还赞不绝口?”“这说明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这又说明皇帝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大臣是辅佐皇帝的,为什么也没识破骗局?”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此理解课文大意。

三、小结

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聋生的终身学习。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聋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而且教师的帮助和阅读教学的辅助都是一时的,真正想要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还是需要靠聋生的自身努力。阅读有助于聋生领悟文本的意义,有助于聋生巩固记忆,培养语感,加快形成内部言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聋校的语文教学更要走近聋生,走进生活,注重让聋生去感悟、去体验。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雨林的分层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