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现状和几点建议
2020-01-10陈富华
陈富华
(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湖北襄阳 44113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但也是目前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中的短板,特别是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1 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现状
1.1 病虫害防治相对于农作物播种、收获等机械化程度较低。以襄阳市为例,目前小麦机播、机收实现100%;水稻除插秧机械化程度较低外,机耕、机收达到100%;玉米除山区外机播、机收程度80%以上。但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还是以人工防治为主,无人机飞防等防治面积总体不到30%。
1.2 病虫害发生形势不断变化。随着气候变化、耕作栽培方式改变和农作物结构调整,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比如玉米上突如其来的草地贪夜蛾,多地爆发成灾;今年的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近30年不遇,对小麦产量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今年部分地区严重发生的稻纵卷叶螟及少数地方发生的牯岭腹露蝗等。但对于病虫害防控重视程度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如今年小麦条锈病,根据我们的调查,按要求防治两次的效果达到92.91%,防治一次的效果为79.62%,而发生严重又一次没有防治的田块减产达69.06%,充分说明病虫害科学防控的重要性。
1.3 基层农技人员现状堪忧。2005年乡镇农技服务体制改革后,一般乡镇农技中心从事公益性服务的上岗人员5 人,其余人员分流自谋生路。但目前原上岗人员中三分之一以上已退休,又不敢贸然使用原分流人员,再加上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近20年没有进新人,导致现在大部分乡镇农技中心在岗人员平均不到3 人,真正从事病虫害测报人员更少。据统计,目前乡镇农技人员平均年龄49.6 岁,农技人员缺乏、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普遍现象。另外,在岗人员以钱养事经费每年3 万元左右(极少部分县市区情况稍好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1.4 农资经营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经营者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农资经营门店门槛相对较低,一般乡镇农资经营网点30个左右,部分从事农资经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2 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作物病虫防治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而从事农事人员的大部分年老体弱,因此造成病虫害防治不力现象,很多田块甚至不防治,产量损失较大。
2.2 农资经营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生存和受利益驱动,过度使用农药现象突出,甚至存在“店里有啥药,地里有啥虫”、“有虫三遍打,无虫打三遍”的现象,人为增加了用药次数、随意加大药量,结果是加大了投入,污染了环境,甚至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农资经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农药使用事故纠纷时有发生。
2.3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植保监测能力建设不足。一是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仪器设备等。二是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老化,对某些病虫特别是对蔬菜、瓜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病虫认识不足。三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付出与收入不对等影响服务积极性。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但2005 年乡镇体制改革以后,乡镇农技人员由技术干部变成“社会人”,无身份、待遇低,影响服务积极性。比如水稻病虫调查,集中在7、8、9三个月,正值三伏天,下田一身泥,起来一身汗,关键时期还要实行日报制,高强度的工作得不到认可,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病虫害调查防控工作。
2.4 植保社会化服务程度不够,统防统治(无人机飞防等)覆盖面较小。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认识不足,对无人机防效持怀疑态度;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农业板块小的县市区,尤其突出;三是防治器械存在不足,比如无人机蓄电池续航时间太短,加大了人力和物力成本等。
3 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确保农业增产增收,提出几点建议:
3.1 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强化病虫疫情监测能力建设,特别是基层病虫监测条件能力建设,让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设施、有工具、有设备。
3.2 增加现有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提高他们的服务积极性,让他们有存在感,获得感,一心一意扑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调查,准确测报,有效的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3.3 加强现有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有计划的引进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基层农技人员断层问题,培养多面手、全方位的基层农技人员,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
3.4 大力实施农作物健身栽培,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技术相结合,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3.5 增强植保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统防统治,绿色防控”。
3.6 加强农药经营店的监管,强化农资经营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培训,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加大坑农害农现象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