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研究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史铁生文本阅读教学

(河北望都中学 河北·保定 072450)

1 关注思考过程,注重细读问题的设计

文本细读需要关注学生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有效地将细读的内容转化为具有阶梯性的学习问题,让学生仔细体会,从而将其思维引向深处。细读的内容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师要将自己课前对文本细读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与教师、文本之间展开多向的对话,从而实现文本细读的有效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主问题是理解文本的中心,也是阅读教学目标的核心,对学生阅读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比如,学习《我与地坛》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之前,首先要弄清教材选取这篇文章在本单元中的作用,然后看一看该文本与本单元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思考后可以确定“直面苦难”的主要问题。学生围绕这一个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文本进行细读,教师设置一些子问题。如“史铁生的痛点是什么?”“史铁生的悟点是什么?”“史铁生的人生美点又是什么?”围绕核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使其不断地与文本、教师对话,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 关注交流过程,注重细读成果的分享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我讲你听”的状态,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将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共鸣。首先,注重将细读内容转变为一些机智性话语。这种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中。教师机智的旁敲侧击,顺势而出的对话,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巧妙地体会、接收到教师的细读信息。

以学习《我与地坛》为例,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后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将细读走向了深处。具体文段如下:文中史铁生说:“算了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一个“你”,一个“我”,寥寥数笔,作者使用了两个人称。仔细体会“算了吧你”可以看见一个生活在痛苦之中,毫无自由,被生活羁绊住手脚的卑微者。而“我”一句又质问自己,哪里有自由可言。说明生活中的史铁生在不断地追求自由,追寻自由,是一个十足的自由主义追求者。两种人称的变化是两个灵魂在心灵的交流,是心灵的叩问。这里告诉我们: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自由,而是你自以为拥有自由,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给你一巴掌,警告你你从未有过自由。生活将我们伤得遍体鳞伤时,我们却仍然热爱生活。面对学生这样富有独到见解的感悟,教师要及时关注,给予精心地指导,并且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师生共同细读文本,深入探讨文本背后蕴含的作者情感。笔者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批注分享后,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学生慢慢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冷静地分析命运和人生,进而升华史铁生想通过作品告诉我们的道理:对人生中那些不公平、生命的无奈痛苦、命运的残酷无情,我们可以抱怨,但是更应该去理解与接纳。

3 关注细读过程,注重阅读方法的形成

文本细读不仅要读出文本的深层含义,且要在细读过程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交流。首先,运用替换法,细读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敏感的词语句子进行替换,进行比较,从而体会文本背后的内涵。

比如,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诗,引导学生对“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进行替换,学生会替换为“白”“全”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替换之词进行前后辨析体会,发现“空”字写出了“诸葛亮的祠堂如今是人迹荒芜、一片荒凉”,“空”字表达出了一种“徒劳”的意味,表达出了作者对英雄已逝的一种伤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较为敏感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行有个性化地批注,从而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实现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体会较深的句子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批注可以是典型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也可以是形象的词语。下面是学生对《我与地坛》的个性化批注:文本片段一: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他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学生批注:有些事情因为隔着时间的距离变得朦胧,但是你永远会记住他给你带来的感觉;心是希望能开始的地方,坟墓是绝望终结的地方。文本片段二: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学生批注:只有内心沉静的人,才能去发现、去思考别人所不能看到和想到的事物。譬如时间、自己,刹那间自会有终结,相信那一刻在史铁生的心中自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国。

4 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法

文本细读法是整体感知和局部把握的综合,初读文本时从整体感知全文至关重要。但要详细地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则需要局部把握细读文本,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写法,一方面要关注作者的创作派别和风格,诗词类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思乡诗、哲理诗等;另一方面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相关细节的刻画,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将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晰直观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把握人物特点,品味文章语言,感悟其中的情感。

5 结束语

文本细读是实现阅读教学走向高效的重要途径。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重视将细读的结果转化为动态的、可操作的方法,文本细读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猜你喜欢

史铁生文本阅读教学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史铁生:心魂之思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