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仔猪梭菌性肠炎病的诊治
2020-01-10于新杰
于新杰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郸城477150)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是一种高度致病性传染病,主要危害1 周龄以内的仔猪,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致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对热力、干燥和消毒剂的抵抗力强,一般80℃需要15~30 min 或100 ℃需要几分钟即可杀灭病菌。猪梭菌性肠炎病在我国目前呈散发状态或区域性流行,病猪主要以病程短、病死率高、肠坏死、肠血性下痢等为特征。该病的发生多与平时预防不到位以及饲养管理条件差或应激因素过大有直接关系,2019年12月5日,周口市郸城县某乡某猪场发生一例仔猪梭菌肠炎病感染病例,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养猪场共饲养500 头猪,其中母猪50 头,育肥猪200头,断奶仔猪100头,新生仔猪150头。2019年12月5日,受突发降温或其他应激因素的影响,保育舍内突然有仔猪发病,主要以消瘦、脱水、排出血样粪便等为特征。该场有50头新生仔猪发病,有10头新生仔猪病死,该养猪场没有进行猪梭菌性肠炎病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
2 临床症状
病猪常常突然发病,可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凌乱,走路摇晃,体温稍高或正常,粪便早期为黄色软便,后变为水样或血样粪便,并混有坏死组织碎片,消瘦,脱水严重,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最终死亡或形成僵猪。
3 病例剖检
病死仔猪剖检可见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的含血的积液,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心脏等重要器官没有明显病理变化。病变主要表现在空肠,可见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液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性出血,肠壁气肿,肠系膜淋巴结血红色。还有的病例可见坏死肠段浆膜下米粒样大小不等的小气泡或肠腔内有带血的坏死组织碎片。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死仔猪的肝脏、心脏、脾脏以及胸腔、腹腔腹水、空肠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等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阳性,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单个或成对杆菌。将上述病料接种于被固体石蜡封闭的肉肝汤培养基中,37 ℃培养4 h,开始出现小气泡,培养18 h后,可见培养基均匀浑浊,由橙色变成黄色,肝片不变黑而呈肉红色。另外,将分离的菌悬液接种于健康的小鼠,小鼠接种后出现发病,在接种18~24 h死亡,取心脏、肝脏和肺脏等组织革兰氏染色涂片,可见紫色的两端钝圆的单个或成对杆菌。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定为仔猪梭菌性肠炎病。(注意:在临床诊断时应做好与仔猪黄白痢疾、流行性腹泻病、传染性胃肠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5 治疗措施
对病仔猪隔离饲养,应用抗生素和猪梭菌肠炎抗血清治疗,同时做好对症治疗,治疗期间要加强对病仔猪的护理。另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的温湿度,减少各类应激因素,提高抗病能力。
对发病仔猪进行隔离治疗,应用环丙沙星按照说明进行口服,2次/d,连用3 d,同时肌肉注射猪梭菌性肠炎抗血清,用量按4 ml/kg,每天1次,连用3 d;对同群未发病新生仔猪群也进行口服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用量按每天2次,连用5 d,同时肌肉注射猪梭菌性肠炎抗血清,用量按2 ml/kg,每天1次,连用3 d,进行紧急预防。另外,对脱水严重的及时在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同时为了提高疗效,在饮水中加多种维生素等,以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通过消除不利因素,加强紧急消毒和饲养管理以及紧急隔离治疗措施,发病仔猪群除5 头发病急的死亡外,其他病仔猪群全部恢复健康,没有出现新病例。
6 讨论
猪传染性梭菌性肠炎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主要感染1~3日龄的仔猪,一般7 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另外,如果营养不良、气温骤变、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也可诱发该病。因此,养猪场要减少各种不良因素,防止疫病。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病原体污染的垫草、乳头、母体、饮水以及各类饲养用具等传染给新出生仔猪。发生疫情后,病猪和疑似猪要及时隔离治疗,病死猪要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掩埋或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的大范围传播。
仔猪梭菌性肠炎病的预防应提高饲养场的卫生管理条件,可应用C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菌苗对产前1个月及前半个月给妊娠母猪分别肌肉注射进行免疫接种,剂量5~10 ml。加强消毒,尤其是要做好产房的清洁工作,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母猪乳头以及全身也要做好清洗和消毒,可以有效控制仔猪梭菌性肠炎病的发生。另外,该病的预防还要做好检验检疫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猪梭菌性肠炎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病猪要及早确诊和治疗,这样有利于疫病的早期治疗,控制疫病的流行和蔓延。另外在治疗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饲养环境卫生以及护理到位,病猪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强心和补液对症治疗,防止心衰和脱水。
综上所述,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危害养猪业的发展,预防主要以免疫接种为主,是目前防止该病的最有效措施。另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养殖场环境卫生,要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还应定期消毒和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注意气候变化,防止舍内过冷或过热。发病后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只有及时科学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流行和蔓延,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