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020-01-10柴春艳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农作物要点

柴春艳

(友谊县种子服务中心,黑龙江 友谊155800)

1 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栽培、生产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在传统农业时期,我国的经济落后,科学技术相对不发达,许多农作物的栽培、生产都缺乏科学的方式,导致那个时候的农作物产量低、质量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在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中广泛的应用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善了传统农业时期的不好状况。科学技术永远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使我国从传统农业模式转向现代农业的关键就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长久以来,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更加先进高效的新型农业技术,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扩大了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相关部门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推广体系,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细化分工,各项工作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是要从基层出发,对各农村基层的农民进行详细的宣传和推广。然而,我国的农村面积非常的广,农村基层的推广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相关部门在进行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一定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创建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将先进的新型农业技术介绍给农村基层的农民,让广大农民都能够了解并应用这些先进的新型农业技术。农民群众在应用新型农业技术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也可以向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寻求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技术难题。只有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促进整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除了农村基层推广工作之外,其他层面的推广工作也要持续开展,从上到下全面推广新型农业技术。

2 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1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同时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现在种植大豆的技术与方法非常的多,但是如何达到大豆高产仍然是广大农民迫切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农户认真了解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应用好新型农业技术,使大豆产量增加。农户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主要是大豆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栽培过程中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农户的管理。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大豆而言,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各地区应该根据该地实际气候状况采取相应的种植技术与种植方法。土壤也是影响农作物种植的重要因素,有些土壤的土质对大豆的种植有所影响,农业技术人员就要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改善原有土壤条件。

大豆栽培的具体技术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选种。在选择大豆种子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种植地区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大豆品种,不同品种的大豆在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也会不同。农户一般会根据往年经验选择产量最好的品种进行栽培,这是选择种子的一种好方法,同时,各地区的专业农业技术团队应该引进更多的新型优良品种,向当地农户进行宣传,鼓励大家尝试新型优良品种。新型大豆品种的种子含水量、饱满度以及发芽率等因素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测量筛选之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分析,最后才能大量投入种植。

2.1.2 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各地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轮作的种植方式。轮作的主要原理是土壤中含有各种矿物元素,不同类型农作物所需要的矿物元素不同,如果长期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将会导致土壤中的某些矿物元素含量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科学合理的轮作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还能增加大豆的产量、减少病虫害等现象。农户在种植大豆的时候,要根据土壤的类型选择合理的整地方式,一般对于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壤,往往采取深耕整地的方式进行整地,而对于含水量较低的土壤,如果采取深耕整地的方式则会影响大豆的发芽状况。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大豆植株之间的间隔距离,如果间隔太近,将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以及养分的吸收。

2.1.3 合理施肥、灌溉。施肥和灌溉是保证大豆以及其他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农户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保证大豆可以充分吸收养分。在具体的施肥和灌溉工作中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农作物的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决定施肥和灌溉的次数、和时间。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应该对当地土壤条件以及大豆所需养分有所研究,并告知当地农户,让他们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

2.1.4 病虫害防治。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遭受不同程度的病虫害,种植大豆的农户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病虫害的侵袭,适当地喷洒农药,控制害虫的繁殖。除了喷洒农药,还要注意大豆植株自身的病症,针对植株不同病状,分析其是否缺乏某种养分,及时的进行养分、水分的补充。

2.2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2.1 选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首先也是选种,同样,农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一般来说,作为蔬菜主食供人们食用的水果玉米、糯玉米等产量相对较低,而作为粮食供牲畜食用的玉米品种产量相对较高,所以农户在种植的时候,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除此之外,种子的水分含量、饱满程度、发芽率等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农户及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在选种的过程中,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筛选出发芽率高的优良玉米种子。

2.2.2 田间管理。栽植玉米之前,需要做好肥料的施加工作,这样能够有力保证玉米所需养分的充足,进一步确保种子的出芽率。待到玉米发芽,应该对其植株的疏密程度加以细致观察。在植株比较分散时,应该进行补苗工作;在植株比较密集时,应该除去弱苗,保证玉米秧苗的整齐和茁壮。之后需要做好肥料的施加工作,发芽之后的玉米,会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我们应该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特征,具体施加含有磷和氮的肥料。肥料施加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灌溉,保证玉米根系对肥料的良好吸收。遇到阴雨天或是积水情况较为严重时,应该挖沟渠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让土壤具有更加良好的通气条件。在首次肥料施加灌溉后,应该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第二次的肥料施加和灌溉。 第二次肥料施加重点是给玉米秆部位置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可以应用复合肥料。具体灌溉中,务必要保证浇透水分。这是由于玉米实际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特别是抽穗阶段,应该保证营养成分的充足,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玉米的产量。

2.2.3 病虫害防治。玉米实际种植的过程中,会遭遇多种病虫害,如锈病、玉米蚜、玉米螟等。其防治方式也分为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几种主要的防治方式:物理防治,指的是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对一些物理因素反应的相应规律来加以防治。例如利用荧光灯、红外线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指的是用一种生物对另外一种生物加以防治,是防治病虫害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式。此种防治方式中包含运用玉米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以及选取具备病虫害抗性的玉米品种进行防治。该种防治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亦不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化学防治,指的是喷施相应的化学药剂,对杂草、病害和一些对玉米生长产生危害的生物进行防治;农业防治,指的是利用肥料的科学施加、调节玉米生长中的水分等田间管理的具体办法对病虫害实施防治,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广大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推广农业技术要深入基层,切实将现金的农业技术带到各个农村基层,全面推广农业技术。本文以大豆、玉米为例,分析了这两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可以看出,我们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主要的技术要点可以概括为选种、田间管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几个要点。针对种植农作物的不同阶段,农户及相关农业技术人员都要有效应用先进的新型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农作物要点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三根”学习要点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健康烹调的要点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