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中中药蜡疗的中文文献计量分析(续完)
2020-01-10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1徐东娥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1) 马 硕 徐东娥 钱 湛
(续上期)
讨 论
1.文献年度发文和地域分布
文献年度发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发文地域分布不均。
从图1(见上期)中可以看出,2007—2018年中药蜡疗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总体稳中有升。其中2007—2015年文献数量呈现平稳、缓慢增长趋势。而2015—2016年增长速度较快。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2015年12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印发了《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指南》[7],该标准明确指出要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护士需参照中医技术使用指南开展护理工作和提供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实践,激发了我国护理科研工作者对于中药蜡疗领域研究的热情和信心,推动了中药蜡疗护理科研工作的进展。本研究发现,2017年文献数量有所下降,经研究者重新检索筛选后,并未发现存在漏选等问题,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此外,本研究发现,中药蜡疗临床护理文献发文地域分布不均,其中山东、河南、甘肃、四川和广东较多,主要原因可能在于: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山东和广东作为经济强省,为中医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推动了中医护理的发展;②河南作为中医学的发源地,著名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食疗本草》等中医优秀著作都产生于河南,具有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因此相关研究众多;③甘肃兼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多种地貌,又兼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地貌和气候孕育了甘肃丰富的中药资源,使得甘肃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因此相关研究众多;④四川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神医扁鹊医派失传的医书在此出土,除此之外,华西医院力推中医发展,也为中医在四川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2.文献合作度及基金支持
合作度较高,基金支持仍需进一步投入。
合作度指每篇文献的平均作者人数,合作度越高,说明论文的难度和质量越高[8]。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合作度为2.59,高于科技期刊类1.90的合作度[9]。说明中药蜡疗文献作者之间学科合作能力强,有良好的学科科研氛围和合作意识。合作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交叉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学科交叉已成为一种时代特征[10]。尤其是中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更是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医护理科研工作者将其他学科优秀的思想理念渗透进中医护理中,提高了中药蜡疗的学科交叉度。此外,本研究发现,中药蜡疗基金支持文献占所有文献数量的14.56%,虽然高于李菀等统计的中国内地实验性护理研究获得的基金比例[11],但是还存在基金支持项目较少、高级别基金支持较缺乏等问题。基金论文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组织或者民间组织提供科研经费支持而产生的论文,其研究内容代表了本学科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12]。研究发现,基金支持对研究者的科研产出具有激励效应[13]。因此,今后护理科研人员应以提高自身申请基金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勇于申请基金、勇于申请较高级别的基金。此外,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科研基金体系,为中医护理科研工作者提供经济支持,促进中医护理研究的实施和发展。
3.文献研究方法及文献内容
研究质量有待提高,不同蜡疗温度、不同蜡疗方法效果不同。
研究表明,文献质量与高质量的研究方法呈正相关[14]。本研究纳入的412篇文献中,浏览文章摘要内容发现227篇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深入阅读全文发现其中91篇文献介绍了所采用的随机方法,如随机数字表[15- 17],按照入院顺序[18- 20]、按照患者身高体重[21- 22]等方法进行随机,但均未详细介绍具体的随机过程。其随机设计和实施过程可能存在局限性,文献质量有待商榷。针对这一问题,医院管理者可从院内院外两个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院外可组织护理科研者外出参加科研培训学习等,院内可组织相关科研培训,成立科研小组等等。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蜡疗温度效果不同,究其原因可能为,中药蜡疗是将药物热敷以透皮吸收,因此蜡块的温度、蜡疗方法等均会对蜡疗效果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中药蜡疗的适宜温度是41~45℃,主要原因在于,该温度不仅利于药物渗透吸收,更会使患者感到舒适,易于接受[23]。此外,不同的蜡疗方法对蜡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优化蜡疗的方法是将输液袋的空气排出之后,装入300~500mL蜡液,用封口机热塑袋口,放入温度设置为10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待温度降至合适温度时热敷患部,蜡疗结束后将蜡袋放回恒温箱。研究表明,优化蜡疗的效果不仅优于常规蜡疗,还可以降低护理成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24]。
4.相关疾病或病症系统分布情况
中药蜡疗在我国临床护理应用中逐渐突显出优势病种。
从表3(见上期)中可以看出,中药蜡疗在全身各个系统疾病中均有所应用,但是主要集中在骨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及皮下系统。其中,中药蜡疗的优势病种(前三位)包括膝骨关节炎、脑卒中后遗症及并发症恢复和类风湿关节炎。究其原因可能为,中药蜡疗通过加热的药蜡释放热能,使病变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消除炎症的作用[25]。同时药蜡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变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可对治疗部位产生较强的机械挤压作用,从而在加强了温热作用[26]的同时又能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27],使挛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的作用[28]。再者,热蜡增强了患处蜡疗部位高浓度药物的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从而明显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改善了脑卒中引起的肌无力。此外,中药蜡疗可促进药物吸收, 缩短关节晨僵时间, 缓解关节肿胀症状, 降低关节疼痛评分,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29]。可见中药蜡疗确实可以辅助局部甚至全身疾病的治疗,促进多种疾病预后恢复,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优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药蜡疗的临床实践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护,因此中药蜡疗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受护理人员中医辨证能力的影响。作为护理人员,应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提高自身的中医辨证施护能力。作为护理管理者,可组织辨证施护学习班联合临床路径教学[30],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相关知识培训,培养其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其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增强其进行中医护理操作的信心,从而促进中药蜡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发展。
综上,中药蜡疗年度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相关研究遍布我国各地,文献间合作度较高。但是本研究发现,中药蜡疗临床应用研究未形成一支稳定、持久、高效的核心作者群,文献总体质量偏低,基金支持不足。建议我国护理科研人员不断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科研知识,促进中药蜡疗在我国临床护理科研中的发展。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完善中医科研基金体系,为中医护理技术的良好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