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练笔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习作课文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眉山 620010)

2019年秋季,全国小学统一使用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改变以阅读教学为重心的编排体系,习作教学地位凸显。小练笔作为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在部编版教科书中浓墨重彩地出现,有的以“小练笔”标识作为独立出现的训练项目,有的则出现在精读课文后的课后习题,还有的在课后的“选做题”中安排。以三年级教科书为例,上册有6次、下册有4次,高段教科书“小练笔”的安排次数每册至少有3次。本文将对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练笔的编排特点、作用以及教学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

1 小练笔的编排特点

小练笔不同于写作训练,其姓“小”:选材角度小,篇幅小,练习容量小,练习时间量小。但是小练笔虽“小”,因其独特的优势,它的作用并不小,旨在用“小步子”、“搭梯子”的原则,缓减习作坡度,助推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具体分析,小练笔在教材编排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紧扣教材文本

3-6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课后随机安排“小练笔”,都是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或是照样子写一句话、几句话,或是引导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或是引导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写一写,或是就文中内容发表自己观点总之,紧随课文内容,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让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充分体现读写结合、由读学写。

1.2 内容指向生活

综观三到六年级的"小练笔",从练笔内容分析,无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如“写一写你喜欢的花”、“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仿照写你记忆中的某个场景”、“写写你上学路上新的发现”、“试着说明一个你的观点”……旨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让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1.3 难度坡度递增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低年级尚未出现特定的“小练笔”内容编排,以口头训练的方式,部分课文后有词句的积累和简单的语言运用。到了三四年级的“小练笔”,由“写一句话”过渡到“写一段话”;五六年级的小练笔则是侧重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和人文主题的拓展。小练笔编排呈坡度递升、螺旋递进的逻辑体系。

1.4 服务习作单元

小练笔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灵动性,看似随机分布,实则小练笔中的训练点并非随意安排,而是与单元习作内容紧密挂钩。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后的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第四单元《花钟》后的小练笔:“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目标是“观察事物的变化”。因此,小练笔为单元习作服务,勾连单元要素,通过一练一得为单元习作目标达成做好铺垫。

2 小练笔的教学策略

2.1 利用文本,促进读写融合

小练笔的内容依托文本内容,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而出,是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的。遵循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的突出理念,要充分利用文本范例支架,把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以读促写、读写融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充分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的有效的小练笔来。首先结合本单元的训练要素以及单元习作要求,明确小练笔的训练目标:或为仿写句段,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再根据不同的训练侧重点,设计好练笔与阅读教学的融入时机:“仿照写”可以安排在文本潜心体味当下,由读到说再到写;“感悟写”安排在阅读拓展环节或是课后完成;“迁移写”一般放到课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总之,小练笔训练,可以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

2.2 丰富形式,激发表达兴趣

小练笔作为学生写作的一根拐杖,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写作量,还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写作形式。老师切不可机械训练,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练笔形式切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2.2.1 仿写

仿写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详尽解读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以适宜的切入点合理地仿照教材的语言形式及写作方式进行仿写,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以中段教材为例,三、四年级1次标识“小练笔”的训练项目,仿写就有7次,梳理其内容,重在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一仿“语言表达”,如五年级下册《手指》,“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二仿“结构方式”,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学生只有在模仿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掌握其相应的技能,建构自己的语言经验。

2.2.2 改写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地改写,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小练笔方式。如,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充分理解诗句含义,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置身古诗情境中,把自己当成诗人或是诗中小孩,并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看到怎样的景色?你又会做些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创造欲望和表达热情被激发,改写故事个个生动有趣。

除了改变文体,还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来改写成导游词、自述等,增强习作的趣味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2.3 扩写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某些地方写得比较含蓄或简略,没有直接写出文章结局或故意在文中留白,给学生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中,可以将扩写当做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略写的内容填补空白,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扩写练笔。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准确解读文本,找准文中场景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省略处作为扩写点,适时地引导学生补充扩写,或再现当时的情景,或充实粗略的画面,或扩充省略的情节,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2.4 续写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之中,有些文章结尾存在一定的悬念,通过悬念来诱发学生对其问题进行思考。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应当合理使用悬念,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续写。这是一种很广泛的练笔,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宝葫芦的秘密》,结尾处写到:“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有那么一个葫芦,那……”文章戛然而止,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写:有一天我真的有了那么一个葫芦,会发生什么?是带给我幸福,还是烦恼?结果怎样?培养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对课文所包含情感的体悟能力,根据文本思路进行延伸,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挖掘练点,落实语文要素

小练笔关联单元的语文要素,每一次练习要立足一个训练点,明确为什么而练,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重复。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有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布置小练笔:写一写你为什么而读书?试想,缺乏对课文的深度理解,缺乏老师价值观的引领和表述上的指导,小学生练笔效果会怎样?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表达千篇一律、无病呻吟。而造成低效小练笔的原因:盲目、随意练笔,没有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挖掘练笔写作目的,明确练点与写作内容的显性关联和与写作能力的隐形关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善于抓住文本资源,深挖教材,从教材中找准切入点,作为学生习作的“练点”,适时适度安排“小练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一练一得,得得相连,循序渐进提升写作水平。

2.4 灵活安排,降低写作难度

小练笔形式灵活、内容灵活、练笔时间灵活,为了实现为写作"拄拐"、"搭桥"的作用,切忌拔高要求,要不贪多、不求全。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期望值过高,拔高训练要求,动辄要求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习作写全篇,甚至规定字数、规定写作的时间。还有的,人为拔高随文练写目标,提出过多的技法要求:要用上比喻、拟人,新词、新句;语句优美、叙述具体。

老师要结合练笔内容和类型灵活安排,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在练写中领悟到写作带来的快乐,不断增强习作自信。具体而言,表达性的练笔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理解性的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用文字表述出来;迁移性的练笔,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典型语句、段落,在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积累。

此外,有效的小练笔必定诞生在学生需要静心思考之处、潜心体味之时,老师还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练笔的时间节点,学生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