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吸引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0-01-10易永平
易永平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5后”以及“00后”,他们的思想更加个性化,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证明自己,对于像思政课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与内容往往不感兴趣,加之教师水平、教学方法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吸引力不够,很多学思政课上往往“低头族”较多而“抬头族”较少。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这样才能突破瓶颈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1 新时代背景下影响思政课吸引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1.1 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的影响
从大数据来看,相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讲,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层次比较低,其中有少部分教师的第一学历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此外,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理论不足、知识储备量不足,尤其是政治信仰以及价值引领能力方面有待提升。整体来讲,由于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不足,以至于教学形式与活动不够丰富,无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导致思政课教学过于枯燥,久而久之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1.2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是否具有吸引力,其关键在于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必须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吸引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时代性均不足,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况脱离,甚至滞后于社会发展。同时,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以及知识性过强,而且思政课与哲学、历史等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教学内容交叉重复,也会影响到思政课的吸引力。
本文将以思政课为公共课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等专业的156名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8份。对于教学方法来讲,本文就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与统计:多媒体使用频率较低,教学方式千篇一律以及照本宣科,16人占11.60%;多媒体使用频率较高,但仅仅只是借助多媒体呈现书本知识,30人,占21.74%;对互动式教学比较重视,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师生互动等教学形式,50人,占36.23%;比较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社会实践、情境教学等,42人,占34.43%。
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中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师生互动等。其中,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没有“照本宣科”,但却是“照屏宣科”,由此可见,这类教学方法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因为灵活性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导致思政课吸引力降低。
1.3 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着主导者角色,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深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与质量,如果学生自身不具备较强的学习意识,那么思政课将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关于大学生思政课的表现,调查与统计结果:主观认为思政课理论性过强,而且实际意义不大,所以经常旷课,14人占10.15%;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玩手机等,16人占11.59%;为了学习专业课知识而学习,23人,占16.67%;结合个人兴趣,有选择性进行听课,63人,占45.65%;坚持认真听课,且做好相关笔记,22人,占15.94%。
从统计结果来看,超过60%的学生能够在思政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但是,整体来看,大约有40%左右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保持着消极性,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本文就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思政课本身具有一定吸引力,11人,占7.8%;学习思政课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综合素质,18人,占12.8%;为了应付思政课考试,87人占63.1%;为了考研、入党以及奖学金等,22人,占16.3%。
从调查与分析看,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原因与考试、学位等功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为了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且认为思政课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人数不足20%。对于思政课中学生长期处于消极学习状态的原因来看,主要是这部分学生主观认为学习思政课的实际意义不大,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听课与不听课没有太大的差异,只需要在考试之前加强背诵即可,内心情愿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专业学习之中。
1.4 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环境竞争日益激烈,而“就业率”等一些指标成为高校考核机制的关键,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往往不够重视思政课,更侧重于专业课教学的改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思政课的价值还需要高校引起重视。
2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吸引力提升策略
2.1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水平
2.1.1 政治强
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定要坚持党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充分站稳政治立场,对党的理论以及方针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对于中央的权威更要坚决维护,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引领学生的价值观。
2.1.2 情怀深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基于此,身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一方面要将思政课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一方面还要善于通过国家情怀熏陶以及影响学生,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2.1.3 视野广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苦练自己的内功,对马列、中国领导人等经典著作、思想等进行认真研修,特别是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非常重要的理论成果进行认真学习,最大限度将自身所领悟的精神实质、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善于关注、了解世界,要放眼全世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以达到启迪学生心智的目标。此外,对于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应当坚持不断修炼,这样才能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使其能够对思政课产生兴趣,从而学习相关知识。
2.2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倘若要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那么则需要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创新,第一,在教学中巧妙融入时政问题,目的是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引导学生就焦点与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第二,内容应当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也就是要针对不同专业、理论基础各异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力求做到思政课精准供给。第三,内容应当与学科前沿理论进行充分结合,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对于教学方法来讲,第一,建议思政课教师能够对教学技术进行探索,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以结合互联网思维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结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有利于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灌输方式转变成为互动式、参与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通过平台进行学习。第二,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专题式、探究式、启发式等。例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反思以及解疑。第三,教学语言。建议思政课教师对教学话语体系进行不断创新,在课堂上尽量通过具有中国气质的语言以及采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进行讲课,尽量避免理论性过强的讲解,这样才能逐渐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从而转变成为想听、愿意听以及听得懂的状态。
2.3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要提升思政课吸引力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关注学生的角色心理,并尊重其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时,建议思政课教师要以学生在该课程的实际需求为引领,深入到学生群体了解他们对思政课的看法、他们期望通过思政课学习得到什么等,然后再结合思政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从而为大学生打造符合其需求的“金课”,这样的课堂将会逐渐吸引更多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思政课的价值,唯有大学生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强化其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4 优化环境
第一,构建“三全”育人共同体,构建高效大思政工作格局。对于学校来讲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主动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机制,确保学生资助、党建工作、专业课程教学等能够与思政课并肩同行。同时,要求各大专业课程的教师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并通过协同合作达到育人的目标。第二,构建合理、科学的思政课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知行合一的评价。现阶段,笔试作答是该学科的主要考核方式,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会忽略对大学生心理品质以及道德素养的考核。基于此,建议增加实践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积分,目的是通过一个动态立体的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动态性评价,有利于保障评价过程中的高效公正,而且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反馈,可以为思政课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第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议学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内部宣传栏、报刊、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宣传,特别是要借助一些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在学校内部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思政课教学效率与质量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因此,本文有针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期望能够促使高校以及广大教职工上下齐心协力,打造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思政课教学,从而发挥育人铸魂的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