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桃管理好 增收效益高
2020-01-10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水果产业创新团队
□文/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水果产业创新团队
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是人们最为喜爱的鲜果之一。但若贮藏管理不好,果肉容易软化变质,造成果品商品品质下降,影响果农经济效益。因此做好鲜桃的贮藏保鲜很重要。
筛选
桃优质果品应该具有品质优、外观美、耐贮运的特点。品质有指风味甜或酸甜适度,香气较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早熟桃不低于11%,中熟桃不低于12%,晚熟桃不低于13%),早熟桃不裂核。晚熟大果型特色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5%。外观美指果实个大或较大(早熟桃200克以上,中熟桃、晚熟桃250克以上;特殊品种除外),色泽鲜艳或纯白色、纯黄色,果形端正(两侧对称),成熟度一致(无先熟部位),无裂果。缝合线处生长发育良好。果面洁净。无机械损伤(含无病虫伤)。耐贮运指硬度较大(硬溶质或不溶质),一般在10-15千克/平方厘米。
包装
内外包装材料及制备标记所用的印色和胶水应无毒性。外包装宜用纸箱、塑料箱、木箱等。箱子必须坚固耐用,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内外均无刺伤果实的尖突物,箱体容纳果实建议以不超过2层为宜,1层最好。箱子上设通气孔保证空气流通。建议使用单个网套包装,然后放入衬有30微米PVC或20微米PE保鲜膜的包装箱内,箱内垫衬用珍珠岩材质,同时保证果实贮运过程中牢固不晃动。
标识
外包装箱体建议包含产地信息(依法登记注册的生产/经营者、地址与联系方式等)、地理标识、注册商标、商品规格、产品等级、采摘时间、包装日期、追溯码、二维码等,图示标志应符合相关规定,字迹清晰、易辨认、完整无缺、不易腿色。
入库
将包装箱、保鲜膜托盘等准备好,放入冷库内,与冷库同时进行消毒。冷库使用前需对库房保温性能、制冷系统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正常运转。入库前2~3天将库温降至预冷温度。
果实采收后24小时内应立即入库,每天入库量以不超过库容量的20%为宜。对于长期贮藏桃,应在24小时内迅速将果实温度降至-0.5~0.5℃。
码垛时不同种类、品种、产地、等级的桃应分别码放,排列整齐且牢固,在箱间、垛间以及垛周围留有空隙,码垛要与风道平行,以便于空气流通。地面垫木高度10~15厘米,垛位应距冷库顶部和四周墙墙壁≥0.5米,距冷风机≥1.5米;垛间距≥0.3米;库内通道宽度≥1.2米。
贮藏
对于短期贮藏果实(7天以内),可放置于-0.5~0.5℃下贮藏,长期贮藏果实,建议先在8~12℃条件下预冷3天后再转入-0.5~0.5℃下贮藏。桃果实不耐贮存,-0.5~0.5℃下贮藏时间建议在2~3周,否则宜发生絮败和果肉褐变。
贮藏过程应保持库温稳定。应根据冷库结构特点及容积,在距离冷风机周围3.0米以上的位置选取不少于5个点测温,库内温度变化幅度应≤0.5℃。相对湿度应为90~95%,如库内相对湿度若达不到要求,可进行喷水补湿。湿度测点选择应与测温点相一致。库房应有专人值班。每天记录库内温度和湿度,检测气体成分含量是否正常,并定时化霜。建立日常管理和维修档案。定时检查设备等运行情况。5~7天抽检一次。主要检查外观色泽、腐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风味、失水、病害、果肉褐变等指标。
出库
果实出冷库后要采取逐步回温方式,使果温与外界气温的温差应<10℃。出库过程中,果实应轻拿、轻放,避免造成果实伤害,经分选和包装处理后,果实即可进行运输和货架贮藏与销售。出库时桃果实应基本保持其固有的风味和新鲜度,果面无损伤、腐烂和明显皱缩(失水)现象,果肉无褐变和絮败现象,应符合鲜桃果实的相关标准。
运输
选择冷链运输车辆或冷藏集装箱进行运输。同一运输工具内不应与其他运输温度不同的、易释放乙烯的果品,以及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装载前冷藏车、保温车车厢温度应降到0~5℃,尽量在1小时内完成装车过程。对于冷藏集装箱,应在预冷间完成装箱,预冷间的温度控制在0~5℃。堆码方式要利于冷风循环,同时应设置胶合隔板以免倒塌毁坏果品,堵塞气流通道。不要在冷风出口前堆放货物,在货物顶部和车顶之间保持≥25厘米的距离
在装运货物前应开启温度记录监控装置并进行记录。运输过程中要每30分钟测量温度1次。运输温度应保持稳定,温度变化幅度不超过±1℃。冷链运输中应配备专业质量监控人员,在装载和卸货前,应检测果品温度。检测位置由托运方与承运方或收货方与承运方共同决定,温度检测记录应作为运输单证附件提交给相关方。承运方应记录冷藏运输期间的厢体内部温度、果品温度和检测时间,并保留记录半年以上。
尽可能缩短车门打开的时间;装卸货物时应使用条形门帘,或在贮藏库适当部位开设缓冲间并建造专门装卸门,与车辆无缝对接装卸。到达目的地装卸后,在果实消费之前应保持与冷链运输过程一致的冷藏条件,防止由于温度波动所造成的结露现象而降低果品质量。批发市场或超市等桃销售场所应具备相应的冷藏条件,温度建议保持在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