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现代科技支撑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农业大学孙建设教授科技人员帮扶纪实

2020-12-04季晓明王芳李明远刘萌萌

河北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驿站果树

□文/季晓明 王芳 李明远 刘萌萌

孙建设,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业农村部水果专家工作组专家。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他作为“太行山道路”首发战队骨干成员,38年如一日,全力投身扶贫开发实践,首创并大力推动“太行山农业科技创新驿站”、“科技+产业”扶贫模式,把苹果产业打造成为保定市、河北省扶贫主导产业。他本人也于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作为一名科技人员,他把技术传到千家万户。他从自荐担任顺平县苏家疃村科技村长开始,就滋生了浓厚的“三农”情怀。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对科技认识程度差的情况,由浅入深地向农民传授果树栽培和管理知识。不仅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还把果树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按日期分阶段印成材料,发到各家各户,使家家有“明白纸”,户户有“明白人”。在他的指导下,当年村支书家24棵树收入9800元,全村一年产果2万多公斤,收入10多万元。第二年全村苹果产量突破50万公斤,全村果品收入200万元,人均达1800元。孙教授也被村民们封为“活财神”。坚守14年,他把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带进了贫困山村和千家万户。孙建设教授作为太行道路模范教师群体的骨干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和全国多个省市巡回报告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开发先进事迹,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带领一个团队,他用科技提升苹果产业发展质量。投身科研工作30余年,孙建设教授针对产业诉求,对苹果生产的无病毒大苗培育、高标准建园、幼树快速成形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适合中国国情、适度规模经营的苹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受聘‘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苹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组建了河北农业大学跨5个学院,40多名不同学科专家参加的联合攻关团队。研发了起苗机、断根机、弥雾机、割草机、开角器、整形剂、远程信息采集与服务平台等适用现代栽培模式的新型果园装备,为我国果园机械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创新目标,研发出优质脱毒矮化中间砧苹果苗培育、三年快速成形、果树生长节律调控的水分管理、果树精准健康管理的施肥系统、肥药安全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了矮砧密植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创建了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的示范果园,在全国7省市建立苹果现代栽培模式示范园。

引领一批驿站,他倡导科技向更广泛的扶贫产业延伸。2013年,在孙建设教授的推动下,河北农业大学与顺平县创建了“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第壹驿站”。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保定市委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受“第壹驿站”启发,全面推广“太行创新驿站”、“科技+产业”扶贫模式,全市按照“六个一”模式,每县至少打造一个‘太行创新驿站’。目前,保定市已经建成了63个,涵盖蔬菜、果品、粮食、食用菌、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果蔬盆景、食品加工、文创农旅等10大类35个特色扶贫产业。2019年底,保定创新驿站已引进新品种、新技术717项,申请专利5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77个、注册商标86个。形成了“创新驿站在前沿、龙头企业做两端、贫困群众干中间、村级组织联多边”产业扶贫新生态,并且延伸出“政府+驿站+龙头企业+基地+村级组织+贫困户”、“驿站+金融机构+基地+村级组织+贫困户”等15个产业扶贫带贫模式,贫困户更深入地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增强了利益联结的稳定性、实效性、可持续性。驿站模式在河北省已经全面推广,其中该模式2019年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14个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并在贵州威宁、甘肃庆阳等地得到应用,为当地开拓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孙建设教授和他的团队还在进行产业培育机制创新研究,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让“驿站”模式在惠及项目区贫困户、实现打造一个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出一簇相关产业集群、缔造一批全新就业机会,进而实现贫困群众梯度就业和选择性就业,让群众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河北农业大学驿站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