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01-10何茂新

科学咨询 2020年25期
关键词:所学情境数学

文何茂新

数学是国际公共的一门学科,它对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足以说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很快地接受所学新知识。但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根据教学大纲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浅析了几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初中一线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一、结合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先驱动力,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兴趣的驱使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当前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来说,不但知识点繁多,且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新事物探究兴趣较强的这一特点,优化和完善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情境教学模式是当前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彩票中奖的概率非常小,你们在实际生活中也都参与过抽奖活动,那你们知道中奖的概率是怎么计算的吗?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随机事件与概率,让我们共同探究怎样才能计算这些事件的概率吧。通过课堂这样的情境引导,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

二、设置问答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相符,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答环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引导他们积极寻找解题思路,在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比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标注直角边为3cm和4cm,斜边为5cm,同时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三条边长有什么关系?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在合作中探讨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引出勾股定理的公式,将黑板上的三角形数据代入其中,使学生了解32+42=52这个例子,以此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还能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以及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2]。

三、复习阶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复习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活跃,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依然需要不断提高,这也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到位。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复习,总结和反思课堂所学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做到查漏补缺,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虽然课堂教学比较重要,但是复习环节同样不可忽视,只有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记忆与理解,才能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与认知。比如,在教学完勾股定理之后,为了强化数学习题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抛物线y=12(x+2)2,当x的值是多少的时候函数值y会从增大变成减小?如果斜坡的i=1:3,当小车沿着斜面向上爬到10米的时候,那么这辆小车向上升高了多少呢?通过这些习题唤醒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以此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数学知识,并实现自主探究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3]。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对课堂教学的引导和把控,确定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所学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