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的作用
2020-01-10陈小宇
陈小宇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杭州橄榄树学校 浙江杭州 311100)
小学阶段正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刻,在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运动,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促进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将趣味田径项目融入小学体育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田径项目及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动[1]。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趣味田径项目是由国际田联总部于2005年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等发育特点制订出的一套以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等项目为内容的活动游戏,其项目内容与传统的田径项目基本相同,但与传统田径项目相比,趣味田径项目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田径项目上降低了项目动作的难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学生参与趣味田径的意愿更加强烈,从而逐步让田径项目成为了一种学生乐于参与的运动,引导学生在享受趣味运动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最终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2]。
(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趣味田径项目是一项团队氛围浓厚的项目,其中的许多环节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如平地接力跑、障碍接力跑、双人赛跑等,这样的项目内容也决定了项目本身团队氛围浓厚,在课堂上开展趣味田径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
(三)保护学生运动安全
与传统的田径项目相比,趣味田径项目在教学辅助器材上也做出了很大的优化,传统的田径项目中有许多项目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投掷标枪,传统的标枪不适合小学阶段学生使用,容易发生危险;短跑跨栏接力,传统的跨栏也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影响学生的运动安全。趣味田径项目针对这些危险性大的项目作出了优化与调整,将标枪的枪头改成了塑料或其他柔软材质,能够更大系数地保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安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的方法
(一)灵活开展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相较于传统田径项目枯燥、单一的项目开展方式,趣味田径项目有着更强的趣味性及更加灵活的教学开展方式,能够改变传统体育课堂上的枯燥乏味,加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趣味田径项目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趣味田径项目中,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上,传统的田径项目都是围绕跑道或者直线进行跑步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练习方式,在直线跑环节加入游戏中才有的障碍物设置,障碍物不需要太高,但是学生只能绕过障碍物,不能直接冲过障碍物,否则就算“失败”,需要重新再来,将游戏中的元素搬到课堂之上,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穿梭类型的跑步练习,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分别纵列排队,每人之间间隔两米,乙组跟随教师做出统一的动作,不能随意挪动位置,甲组队员则是保持距离在乙组中进行穿梭,碰到乙组队员后需要重新返回起点开始,甲组全部完成后结束,甲乙组分工调换,乙组开展穿梭跑,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能让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烈,激发学生对趣味田径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3]。
(二)弱化竞技成分,降低趣味田径难度
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辅助设施的支持,而与传统田径项目相比,趣味田径项目最大的区别就是弱化了教学辅助工具的专业竞技成分,让田径项目变得更适合学生,教师在开展趣味田径项目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为学生开发新的教学工具,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趣味田径项目的难度,弱化其中的竞技成分,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例如,在进行投掷练习时,教师可以让这个项目更加“接地气”,让学生自己制作投掷物,用纸张作为原材料,制作“纸棒”,进行投掷练习,加强田径项目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比一比谁投掷的更远。在进行蛙跳、兔子跳练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自己的头上制作头饰,如蛙跳就用纸制作青蛙的头部挂件,兔子跳就用纸制作一对兔子耳朵,弱化其中的竞技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趣味田径项目之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注重分层练习,满足个体锻炼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他学生有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若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为学生制订统一的运动标准,进行统一的运动项目,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就会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开展分层体育练习,满足个体的需求,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400米跑步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大致掌握学生身体素质,在进行蛙跳练习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层,为学生制订几个区间的锻炼目标,“能够连续完成15个标准蛙跳”“能够连续完成25个标准蛙跳”“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自由选择加强蛙跳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状态进行锻炼,充分满足学生个体的锻炼需求,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四)加强课外运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之中,但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教师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运动,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运动,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动,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学生一直保持运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开展趣味田径项目,教导学生田径技能与知识,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导后,教师可以在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趣味田径运动会,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报名,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利用好自身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的练习,深入掌握运动技巧,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田径运动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4]。
三、结束语
趣味田径项目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在保护学生运动安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深入探索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将趣味田径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