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

2020-01-10郑庆范孙变银张兴旺孟子辉鄂长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乳头状黏液胆道

李 鑫,郑庆范,孙变银,张兴旺,孟子辉,鄂长勇*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2.山西白求恩医院)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B-IPMN)是一种罕见的胆道肿瘤,为胆管内乳头状瘤(IPNB)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其临床主要特点为:胆管内乳头状肿物和大量的黏液分泌。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报道。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0岁,因“皮肤及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和尿色深黄2周”于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就诊。入院超声提示:阻塞性肝左叶胆管、左右肝管及胆总管扩张。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行 MRCP 检查提示:肝左叶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扩张,待除外先天性胆管囊肿。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总胆红素 50.33 μmol/L(参考范围:5.00-21.00 μmol/L),直接胆红素 21.88 μmol/L(参考范围:0.00-3.40 μmol/L),碱性磷酸酶 345.3 6IU/L(参考范围:30-120 IU/L),AST 49.73 IU/L(参考范围:8.00-40.00IU/L),ALT 100.92 UI/L(参考范围:5.00-40.00 IU/L),CA19-9<2.00 IU/L(参考范围:0.10-39.00 IU/L),CEA4.8 μg/L(参考范围:0.5-9.6 μg/L)。既往否认肝炎病史。通过应用抗炎保肝药物和利胆护肝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而胆管扩张没有缓解,没有证据显示胆管占位性病变。患者手术指征不明确,出院定期复查。在2016年12月,患者再次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药物治疗后无缓解,来我院就诊。入院彩超提示:左肝管及肝外胆管内条索状物,继发肝左叶胆管扩张;肝实质损害(左叶显著),不能排除肝内寄生虫或胆管占位性病变,但患者否认居住地是肝寄生虫病的流行地区。进一步行 MRCP 检查提示:肝左管内可见结节状充盈缺损,考虑左肝管结石继发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扩张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测显示:总胆红素 39.80 μmol/L,直接胆红素 18.25 μmol/L,碱性磷酸酶 233.57 IU/L,AST 43.32 IU/L,ALT 76.97 IU/L,CA19-9<2.00 IU/L,CEA1.0 μg/L。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引流液中含大量胶冻样物质,且胆汁分泌物的肿瘤标志物中癌胚抗原(CEA)>1500 μg/L 异常增高,CA19-9正常。因为胆汁中出现果冻样物质这一直接证据,该患者诊断为 B-IPMN,但不能排除恶变。通过核磁证实病变位于肝左叶胆管后,于2016年12月,对该患者进行了左半肝切除、胆囊切除和 T 管引流术。

剖腹手术后,在左叶肝实质触及肿物,未见肝内外转移。切开胆管可见大量黄色胶冻样物质从胆管内流出,考虑为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提示:胆管上皮部分脱落,局部呈中度不典型性增生,切缘阴性。术中胆道镜检查:右肝管和肝总管内未见异常。考虑残留肿瘤的风险,术中留置 T 管。

肉眼可见:肝内胆管充满黏液、胆管壁可见若干黄色乳头状突起、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胆胰型形态,由嗜酸性细胞质的柱状细胞和圆形核组成;胆管上皮部分脱落,局部呈中度不典型性增生。免疫组化:CEA(+)、CK7(局灶+)、CK19(+)、 P53(NS)、Ki67(5%+)、Vim(-)、ER(-)、PR(-)。

术后恢复顺利,T 管引流正常,未见黏液样物质,7 天后出院。术后22月随访,行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 讨论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罕见肿瘤,胆道寄生虫感染、胆道结石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可能与其发病相关,其恶变率约为64%-89%[1]。B-IPMN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其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位置有关。

对于B-IPMN的影像学检查,通常以腹部MRCP为首选,典型表现为肿瘤所在胆管局部充盈缺损,肿瘤所在位置的近端和远端胆管扩张。B-IPMN病理特点根据组织学和黏蛋白(MUC)的特征,目前定义了四种B-IPMN 亚型:胰胆型、肠型、胃型和嗜酸细胞型[2]。胰胆型由嗜酸性细胞质的柱状细胞和圆形核组成。这种类型的MUC1通常为阳性,而MUC为阴性。肠型类似于肠绒毛状上皮,上皮细胞一致表达MUC2和MUC5AC,但不表达 MUC1。胃型由类似于胃窝的柱状细胞组成,MUC5AC 为阳性,但MUC1和MUC2呈阴性。嗜酸细胞型由大量嗜酸性细胞质组成,持续表达MUC5AC,局部表达 MUC1 和/或MUC2。

结合本文病例笔者认为,该疾病诊断困难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该疾病发生率低,且临床上多为散发,不为临床医生所熟悉;(2)该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部位相关;(3)该疾病需与先天性胆管扩展及胆管阴性结石鉴别,难度较大。

目前,对于B-IPMN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手术干预仍是治疗的首选,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半肝切除术、胆管切除术、节段性肝切除术和肝移植。在本个案中,患者除了进行左半肝切除和胆囊切除之外,独特之处在于术中留了 T 管。T 管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术后肿瘤是否残留,肿瘤残留是因为病变体积小易遗漏;并且如果肿瘤残留,通过胆道镜可以用深层电烧灼和氩离子束凝固来破坏病变。B-IPMN 患者总体生存率优于胆管细胞癌患者,诊断后平均生存率为62个月[3]。Jung G 等发现切缘阴性比切缘阳性的有更好的生存时间。因此,术中胆管残端冰冻切片来确定手术切缘是否为阴性是十分重要的,局部淋巴结切除术也应进行。Flavio G.Rocha[4]发现与较差中位生存时间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浸润的存在和深度、肿瘤是否阴性切除、MUC1 和 CEA 表达。总而言之,CEA 在 B-IPMN 的疾病管理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之,B-IPMN是一种罕见的胆道实体肿瘤。完整切除肿瘤与良好的生存率有关,即使是恶性B-IPMN患者也是如此。

猜你喜欢

乳头状黏液胆道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