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常见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
2020-01-10李雨珍
李雨珍
(鹤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鹤壁 458000)
雏鹅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病是一种鹅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会导致更多伤亡。基于此,养殖人员应不断探索出防治雏鹅常见慢性呼吸道病的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雏鹅常见慢性呼吸道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雏鹅常见慢性呼吸道病的具体防治措施,进而为养殖户更好地进行雏鹅养殖,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1 临床症状
当养殖人员靠近雏鹅圈舍,便可以听到鹅群的呼噜声;等到进入圈舍内,会听到呼噜声此伏彼起、绵绵不断。病鹅的眼会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出现流泪的现象,部分病鹅眼里会有泡沫样液体。同时出现腹泻严重、排白绿色或黄绿色稀便的情况,并且会导致雏鹅食欲不振。
在雏鹅生病初期,可以观察到雏鹅一侧或两侧眼眶下窦部位肿胀,形成凸起的鼓包,对其轻触会有一定的波动感。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雏鹅眼眶下面的肿胀部位会变硬,同时鼻腔发炎,并且从鼻孔中流出较为黏稠的浆液分泌物,这时的病鹅会频繁出现甩头的现象。此外,有一些病鹅眼内部会储存较为黏稠的浆液分泌物,如果感染的时间较长并且没有得到治疗的话,会导致病鹅双目失明。一般来说,患病的雏鹅死亡率较低,通常可以通过自身机能而自愈,但会造成生长发育缓慢的问题,同时鹅肉品质会有所下降,蛋鹅的产蛋率也会随之降低。
2 流行特点
雏鹅常见慢性呼吸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的患病率最高。这是由于圈舍内气温较低、空气不流通、养殖密度过大,并且养殖人员的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同时,圈舍内鹅数量较多,也可能造成继发性的混合感染。病鹅和带菌鹅是主要传染源,其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另一方面,雏鹅圈舍过于简陋,冬季保温设施不完善,导致圈舍温度过低,进而发生雏鹅慢性呼吸道病。2~3 周龄的雏鹅是最容易感染慢呼吸道病的群体,已经成年的鹅很少会发生这种疾病。
3 防治措施
3.1 保证饲养环境卫生
养殖户在日常饲养工作中,要及时对圈舍进行清理,才能保证干净、健康的饲养环境,从而更好地预防雏鹅常见慢呼吸道病的发生。基于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圈舍进行定期的清理、消毒,保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一方面,要对地面、墙面、槽具以及出入车辆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养殖场内出现外来的病毒,导致雏鹅产生慢呼吸道病。另一方面,气温也是诱发雏鹅产生慢呼吸道病的重要因素。冬季寒冷时,养殖人员要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圈舍内气温较低;在夏季较为炎热时,养殖人员要做好通风工作,避免圈舍高温潮湿,还需要调整雏鹅的养殖密度,保证鹅群有合理的活动空间。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要及时清理圈舍内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防止其腐烂造成圈舍内空气污染。
3.2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是避免雏鹅产生慢呼吸道病的重要途径。首先,养殖人员要对雏鹅进行密切的观察,实时掌控鹅群的进食状况、精神状态等信息,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将病鹅进行隔离和单独治疗,对于无法进行救治的病鹅要及时淘汰。其次,养殖场要落实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防止病毒循环感染,或是由病鹅传染给健康鹅,导致养殖场内疾病不断扩散;同时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有利于养殖人员进行消毒,在空舍后利用5%浓度的氢氧化钠,或者是将消毒剂与水按照1∶100的比例进行调配,对圈舍进行消毒工作。
3.3 利用药物防治手段
进行药物防治,是预防雏鹅常见慢性呼吸道病的有效途径,因此,养殖人员应该认识到药物防治手段的重要性。对于已经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的雏鹅来说,可以投服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等。
4 小结
综上所述,导致雏鹅发生慢呼吸道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圈舍温度过低、空气污染浑浊、鹅群的饲养密度较大以及应激反应而造成的。基于此,养殖人员应该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保持卫生的饲养环境,并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利用药物防治手段,来更好地预防雏鹅常见慢呼吸道病,进而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