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儿童的单篇阅读指导
2020-01-10郭文秀
郭文秀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校,重庆 400020)
刚入学不久的低段孩子对于阅读还没有概念,不懂得怎么阅读,再加上所认识的生字不多,独立阅读就更困难了。现在年轻一代父母虽然爱孩子,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指导孩子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总认为,就是要督促孩子阅读。这简单粗暴的阅读方式,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倦,也拉开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一、阅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读了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却弄不清楚里面在说什么,我们深感头疼。基础根基若没有打牢,孩子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成绩会不断下降,更会往上延伸到高等教育,甚至危及社会和国家。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除了基础字词,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能力,我们的考题也倾向于加大阅读和习作的分值,把“读”和“写”提到较高的位置。其中,写是学生思想和视野的表达,是输出的过程;而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是供“写”做准备的,是一个知识输入和储存的过程。而“读”却需要花大力气,重点进行指导的,是需要大量地阅读课文进行积累的。所以,小学生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他们在课堂上理解课文的能力和在课下运用语文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过程不但是一次知识摄取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洗礼和滋润的过程。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如同得到甘露的滋润,让他们受益终身。
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从2017年开始执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编著者加大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新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栏目,旨在引导老师、家长和学生重视阅读的培养,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简单的儿歌、短篇开始到同一类型的阅读本的推荐,让孩子运用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拓展阅读同类型的文章,甚至是童话、寓言、故事、文学性的读本。长此下去,孩子的阅读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为他们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的阅读现状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0%左右的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而这阅读的原因不是因为喜欢,也不是因为养成了习惯,而是因为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周能坚持与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三次以上的仅仅占35%,每次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这个读也多数为孩子自己读,大人负责签字表示完成这个作业而已,家长仅仅起到一个监工的作用。
对于小学孩子来说,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多久,怎么读更有意义,读得更有内容,更丰富一些,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读书。再加上孩子年龄小,缺少持续性、专注性,所以,多数孩子以完成任务为原则,简简单单地浏览或者简单地读一遍就完成任务了。家长也不明白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读了书,所以,这个度不好把握,家长监督缺乏考核的标准,久而久之,阅读就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有负担的学习任务,造成了孩子对阅读的反感。
三、亲子关系
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中国式的教育中,父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再加上大多数父母忙于工作和家务,所以有理由认为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能起到一个监工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它是父母与孩子间更积极的对话,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起点。
孩子没有读小学之前,家长还能陪着孩子进行看图说话、给孩子讲故事、带着孩子读书、念书。到了小学阶段,家长认为孩子初具自我阅读能力了,就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读完家长签字,对老师、孩子有一个完成作业的交代。
其实,亲子阅读是维系亲子关系的一条纽带,父母陪孩子一起共读,他们同坐在一起,可能仅仅只是坐在路边石梯上,也可能是孩子坐在爸爸腿上,总之,他们不需要像在课堂一样坐得笔直,要没有一点拘束感地阅读。这样的阅读能促使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单篇阅读方法指导
在最新的部编版教材里,编者特意加入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希望能借助这一板块的实施,带动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年轻的父母不懂亲子阅读的方法,缺乏与孩子一起阅读的行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从指导家长和孩子怎样阅读入手,专门在每个班上了一节亲子阅读课,重在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特别地分析阅读的内容,没有平时课堂教学中的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们更多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与大人一起快乐地阅读,让家长与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一)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
亲子阅读的方式很多,可以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孩子读给家长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父母与孩子各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父母与孩子分角色读、表演展示内容的朗读。对能力强的孩子,教师要提醒家长与孩子还能由篇到本地拓展阅读。
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中,我们要尽量做到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亲密的阅读关系,明确他们首先是亲子关系,然后才是阅读关系。只有让孩子和大人处在平等的关系中,他们才能真正明白:有时,孩子也可以是大人的老师,由他们对大人的朗读进行点评,促进双方的交流。我们永远相信,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在教学中,我们让孩子在阅读了《孙悟空打妖怪》之后,与大人合作表演读。刚开始,家长还不好意思,只有个别孩子拉着家长的手要求上台表演读。但是,在看了别的家庭的表演后,他们纷纷放开了,也加入到表演朗读的快乐阅读中。课堂的氛围,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互动很快让孩子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欣喜之情在孩子脸上展露。
(二)阅读中的评价
在低段的阅读评价里面,我们更多的是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因此,在阅读后,我们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阅读的一种评价,我们更多的指向双边的评价模式。也就是说,阅读后的评价可以是父母或者老师对孩子的点评,也可以是孩子对父母阅读的点评。
从教学实施的结果来看,孩子更喜欢对家长阅读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重视,阅读的兴趣会更高。同时,家长与老师放下身姿,尊重孩子,更能拉近亲子关系。而孩子的点评角度非常宽泛,让人耳目一新:您的朗读声音可以再大些。您没有把文中孙悟空调皮的感觉读出来。您朗读时面部没有表情。您的朗读无精打采……正是这些评价,也让孩子看到了自己阅读的影子,能引起孩子对自己阅读的深思。当然,对于读得好的地方,孩子的评价还可能是一个拥抱,让双方的亲子关系更密切。
低段孩子的阅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真正达到和谐的亲子阅读关系。在教学中领悟教材,更好地运用教材,把阅读习惯的培养落实到位,让孩子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