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对话,漫溯散文教学最深处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文章

周 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筑多元对话的课堂,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然而遗憾的是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同时也不利于多元对话的展开。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对话,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体会文本的内容,并通过对话的方式将文本理解过程具体化,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基于文本,解读创作初衷

学者曹明海认为一切阅读的创造性要以文本的规定性作为前提,由于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经验有所不同,所以读到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这种主观化的阅读很可能曲解作者的意思。所以在阅读中要尝试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展开阅读,了解一下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就做到了以文本的规定性作为前提,学生的解读也会更为客观,做到了生本对话。

在鼓励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时,要鼓励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若干关键性词句,并以此为切入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文章的写作时间是在1982年,那么,在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促使作者有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呢?”“作者提到十多年前家门前有紫藤萝花,但是因为‘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所以将花给拆掉了,你认为这段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学生在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后认识到,这是作者在弟弟身患绝症后创作的文章,正是因为生活中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所以看到紫藤萝之后才会有这样真切的感受。此外学生还了解到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到了迫害,而紫藤萝和“腐化”有关系,可能就是源于此。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就能读懂作者的创作初衷,体会到作品中展现出的对于生命的渴望和赞美。

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作者的写作缘起入手展开分析。这样学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风格,对作品的内容、主旨等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这样的阅读避免了囫囵吞枣,学生的解读能力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基于文本,生发个性见解

在展开生本对话的过程中,若学生只是拘泥于文本本身的内容进行解读,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就会不够深入。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本对话时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要尝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进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和作者形成共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学生的解读也会更为充分。

在指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时,鼓励学生在基于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对于作品主旨的理解,说说个性的见解。有的学生针对作者在作品中写到了生活的窘况,又联系到“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慢慢改善,认为这篇文章展现了作者和父亲之间的妥协,表达了随着时间变化作者对亲情和父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还有的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思考,认为这篇文章宣泄了特定时代人们的苦闷心情,表达了一种暗淡、看不到未来的沧桑感受。还有学生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父亲”的诠释,认为该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父爱,父爱深沉含蓄,作者想要体现自己对于父爱的特殊理解。虽然学生的见解不同,但其是基于文本展开的,体现了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理解文本内容、品味作品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感,同时也获得了人文思想的熏陶。所以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并阐述理由,让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得到提升。

三、质疑反思,激活批判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在组织学生围绕散文作品展开多重对话的过程中,少不了鼓励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此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不要怕教师批评。而教师也不能以权威者的身份加入到师生对话中,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质疑和反思。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批判意识得以激活,学生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时鼓励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美在何处,组织学生展开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围绕不同角度展开了阐述,有的认为作品展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作品之美主要体现在这里。还有的学生认为作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制造出了独特的美感。此时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使用的动词很美。”一开始大家没有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该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提出“比如‘镶’这个词语,‘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里用‘镶’就十分准确,体现了一个物体嵌入到另一个物体的状态,而这正是蓝天的状态。”在该学生表述后,大家恍然大悟。此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思考为何自己没有考虑到这个方面,这样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才更有效。

学者金生铉认为当学生和教师的独立的个性和完整的精神相遇并彼此理解,在教育中共同创造,获取对方的共有知识、经验和意义时,就是共享。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质疑反思,并积极展开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交流彼此的想法,从对方的话语中获得启示,在共享中提升自己的批判意识。

四、质疑反思,回归主题思想

在组织学生参加师生对话和生本对话时,虽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也要注意让对话始终围绕文章的重点展开。若学生的思路过于发散,则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将讨论的中心回归到主题思想上。此时教师要注意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管课堂生成怎样发展,最后还是要回归到预设的关键问题上,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散文阅读的关键点,从而完善对于作品的理解。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时,鼓励学生说说春天的美,具体美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从什么角度入手写作的。在讨论中,学生围绕春天的美展开了深入讨论,从春花、春雨等多角度入手分析,但是却忽略了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此时就要利用师生对话的机会将学生的思考引回到主题思想上,鼓励学生进行反思:“那么,文章中描写的春天,和大家看到的春天是否一致呢?《春》是怎样展现出春之美的呢?”这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了课文上,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抒情手法,感受作品的修辞特点等方法入手分析文章,深刻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为何刚刚的讨论会出现偏题呢?以后该怎样紧密围绕主题进行探讨?”学生的认识便会更为深刻。

学者加达默尔认为对文本真正意义的理解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将真正的意义从混杂的过程中汲取过滤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指质疑和反思的过程。当学生展开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时,会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作品,而教师则要帮助其回归主题思想,将真正重要的核心内容汲取出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果。

多重对话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态式的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本的内容,还要鼓励学生展开师生和生生的交流活动,将倾听和言语表达有机融合,从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文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