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辩论传统文化

吴 卉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一、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需要有深刻的认识,需要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从思想上认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思想上就不重视传统文化,会对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教师更应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传统文化教学的真谛。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热爱和欣赏传统文化,才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探索教学策略。苏教版高中语文不乏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藏其中,例如勤奋刻苦、礼貌爱人、尊敬长辈的中国优良传统。教师深刻阅读,并理解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之前可以深入了解所要教学的内容,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部分疑难知识点,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学生角度来说,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历史价值的,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而且对日常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当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生就会自发地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再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灵感,配合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教学内容,学生自己会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理解的不同因材施教,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意识和探索意识。

二、设计情景剧表演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来教授学生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能有表现的机会。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优秀的小说,黛玉进贾府涉及到传统的礼仪规范、文学艺术、饮食与服饰、园林建筑知识等。特别是黛玉对询问读书情况的两次截然不同的回答,更能够体现出“藏愚守拙”的儒家修身之道。此处安排学生分别饰演贾母、宝玉和黛玉进行情景剧表演,学生通过揣摩人物性格和心理,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言谈举止的改变将人物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探究儒释道,成为影响社会秩序、为人处世、灵魂皈依的哲学依据和归宿,将为他们拓宽视野和深思文本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比如历史课文《鸿门宴》,如果教师直接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趣甚至厌倦这篇课文,就没有学习的兴趣了。但是如果教师把这篇文章设计成剧本,文本的精彩之处“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樊哙饮酒”,“沛公起如厕”,等等,在课前让学生熟悉文本,揣摩人物心理,并对剧本进行简单的演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和观察专家的表演,注意语言表达和表现效果,积累经验;最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让所有学生能通过生动的表演了解人物的性格,文章的内涵。这就是一个特别且难忘的体验。

当然还有一些古诗词可以通过朗读、吟诵的形式反复感悟传统文化。在诵读之前,让学生认真查阅与之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点。例如柳永《雨霖铃》的教学之前让学生广涉猎“送别”的知识,送别习俗产生的原因、送别的地点、送别的意象、送别的方式,古人饮酒饯别,折柳送别,在教室布置一些柳条、落叶,营造一种伤感的氛围,在学生朗读的同时配上《夜的钢琴曲五》音乐,通过优美的朗读感受诗词的情景,感受诗词的美妙,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更好地理解诗词。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人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以此文带动学生广涉猎中国的节日文化知识:除夕、元宵节、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所以说,情景剧表演既能改变以往教师为课堂主导的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增强学习效果。

三、注重积累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于日常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学生和老师应该注重日常的积累,并且要掌握系统合理的方法,才能在教学和学习中运用自如。作为高中教师有职责努力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厚积薄发,灵活运用与教学。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时,只有达到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赤壁赋》中就需要教师了解作者创作此篇文章时的心境,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只有教师平时阅读广泛,了解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原因、经过、结果,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叹,再到精神解脱的豁达,才能从文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矢志不移的情怀。此次涉猎必将激发学生对苏轼的生平事迹以及官场文化(官职升降)的进一步探索。广泛的阅读积累,不仅有利于教师拓展文化视野,而且能够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对于学生而言,广泛的阅读并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对自己有益的学习方法,进行摘抄并归类。更重要的是除了对课本中要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更要在课外积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开展课文辩论活动

辩论的宗旨在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课文辩论活动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也有利于青少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辩论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和学生在辩论中对文章主题进行交流,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真实情况。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收集整理有关辩论的知识和视频,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辩论技巧,熟悉辩论的典型案例,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辩论中学习别人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学习《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这篇文章时,关于是否拆除和保存问题,可以分为两个观点进行辩论,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指导,然后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组织辩论,在辩论中感受古老城墙的辉煌历史并进一步感受中国建筑文化。

五、结语

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断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职责,尤其是高中阶段,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努力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抓住语文教材传播传统文化的优势,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情操,提升文化内涵和自身修养。

猜你喜欢

辩论传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