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探究
——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10王联合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劳动时代高职

刘 晓 王联合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2018 年9 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教育。[1]今年国家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新强调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2]劳动教育从弱化、淡化到重新被提起、重视,从“不得不抓”到“必须要抓”,这种转变是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党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标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期望。因此,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对实现“五育并举”,提升高职学生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

劳动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时代里劳动教育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等各方面时刻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革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具备劳动的根本性。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把人类与其他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和方式,更是走向客观世界、连接主观世界的途径,同时,劳动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的唯一之路,唯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改变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具备劳动的创造性。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劳动不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需要不断对技术、知识、思维进行革新,运用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创新性的劳动成果。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坚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大科学探究、创意创新的比重,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更加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劳动。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具备劳动的服务性。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培养引导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劳动为社会他人提供服务,强化公民的责任,重点在志愿服务中培养爱国情怀,在公益劳动中培养为民情怀,成为一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劳动者。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具备劳动的复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脑力劳动比重增大,服务性、消费性的劳动比重增大,复合性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比重增大,劳动之间的标准和定义将变的模糊并最终互相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努力打破劳动之间的标准和定义,对各种劳动进行融合,避免单一的劳动教育,坚持培养新时代复合型的劳动者。

2 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意见》的发布为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施工图”,要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从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劳动教育,并结合实习、实训和专项劳动实践,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1)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体制机制。《意见》发布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首先探索进行机构改革,成立劳育部,负责协调管理全院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制订《劳动教教学育管理办法》,确定了劳动教育开展方式,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以制度建设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2)突出实用性,建设理论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建设符号高职学生发展的劳动理论课程,采用在线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在线自学为主。理论课程主要包含劳动的基本内涵、劳动模范与劳模精神、工匠与工匠精神、劳动与人生、劳动与未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内容。旨在通过劳动基本理论知识,与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劳动品质。

(3)强化专业实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意见》精神,学院将劳动实践分为日常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并设立了劳动周。日常劳动包括宿舍和教室的卫生打扫;生产劳动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训实习中过程中渗透劳动精神,进行劳动教育。另一方面是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基地的设计、施工等环节,并根据季节节气开展农耕劳作;服务性劳动是在各种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熬制腊八粥送温暖、粽情相约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活动,爱护环境宣传垃圾分类活动等等。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贯穿于在校三年时间,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劳动的艰辛和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这种反差,真正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获。

(4)加强宣传教育,培养三种精神。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就要用劳动的“土壤”培育出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在劳动基础理论教育之外,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校园广播等发布劳动信息,制作宣传牌、设立“劳动最青春”公众号,开辟“致敬劳动者”“时代劳模”“劳动名言”“工匠故事”等栏目,举办“劳模大讲堂”“工匠进课堂”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浓厚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

(5)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在劳动之前,通过讲授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让学生了解革命时代的峥嵘岁月,懂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劳动获得;在劳动中引导学生认真做事,不怕脏不怕累。通过组织校内外义务劳动和志愿者服务,参与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等活动,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到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理念和思想道德品质。

(6)建立健全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制定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教学管理办法》,按照理论学习和劳动实践两部分进行考核评价,其中劳动实践中的日常劳动重点考查学生学习生活卫生参与情况,专业实践劳动主要考核学生实习实训完成情况,实践基地劳动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情况,特色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考查学生自愿参与劳动情况为主,同时设立奖励分值。根据考核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对学生进行劳动课成绩评定。

3 做好劳动教育的几个因素

(1)完善工作机制。当前,国家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机制当中,是因为劳动教育决定学生的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面貌。劳动教育的实施是否有效其核心要素是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劳动教育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科学、健康的工作机制,就无法顺利的开展劳动教育,无法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劳动教育的对象是各学院的学生,应在各二级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对接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工作,和劳育部保持沟通顺畅,及时进行工作对接,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互动融合。劳动教育是根本性、基础性教育,具有非常广泛丰沃的“土壤”,可以和其他课程相互融合,开出更鲜艳的“花朵”。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基础课程,课程中加入劳动元素更能扩展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案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的实习、实训环节融合,更能加强对职业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对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思考,以及强化劳动情感的建立。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活动当中,学工部、团委等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如班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等,都具有劳动教育的资源与契机,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活动中。最后,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德、智、体、美等教育中,将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合理、有效、恰当地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助推学院人才质量的提升。

(3)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专兼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劳动师资队伍,用来负责学生劳动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指导老师由具有相关技能证书的老师担任,学生劳动管理岗位教师由辅导员兼任,[3]理论课程教学教师,可以由思政教师、或其他教师兼任。全体老师都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学习和培训,在劳动教育中担负起模范指引作用,为学生树立劳动榜样。

(4)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劳动教育的评价不能像是一门课程用单一的考核成绩进行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劳动理论学习作为考核一个组成部分,重点考核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大劳动实践过程考核和评价。

4 结语

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以培养懂专业知识、会劳动技能、能劳动创造的复合型学生为导向,重点培养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涵养劳动品德、强化劳动习惯、巩固劳动知识、历练劳动技能,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各环节各要素中的劳动基因,建立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劳动时代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