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一个高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1-10张良军蒋晓军
□张良军 蒋晓军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要确保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提出了“两个高水平”的新目标,即确保到2020 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新期望的责任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衢州绝对不能缺位,决战“第一个高水平”,衢州绝对不能拖后腿,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衢州必须对标对表、聚焦聚力、克难攻坚,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小康攻坚战,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 衢州离“第一个高水平”有多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各个领域,参照全省“第一个高水平”的标准,衢州局部有优势(如民主法治)、总体短板较多,其中经济发展领域是最大的短板,人民生活、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等领域都有局部短板。
(一)经济发展领域——这是影响衢州“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实力短板
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石,衢州总量规模偏小、人均水平偏低,2019 年全市人均GDP 为71087 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质量效益偏低,工业亩均税收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5.3%(2018 年);科技投入总体处于较低水平,R&D经费支出占GDP指标实际值仅为1.47%(2018 年),排位全省倒数;新兴产业、民营经济活跃度不高,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全市城市化率60%,仍然是全省最低。
(二)人民生活领域——这里有影响衢州“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成色”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衢州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低、增收渠道少、自身保障能力差,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列全省第10,分别相当于全省水平的78.0%和81.8 %。衢州民生财政保障压力较大,2019 年衢州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82 元,只有全省一半的水平,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保障低收入人群、困难家庭、被征地农民等,虽然衢州把超过三分之二新增财政支出都用在民生事业上,但要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长时期保障民生压力越来越大。
(三)社会发展领域——这里有影响衢州“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活力的短板
在文化发展领域,衢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等指标全省排位靠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市规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少,2018 年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仅为4.0%,列全省末位。
(四)环境资源领域——这里有影响衢州“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绿色”的短板
虽然衢州的生态环境走在全省前列,但资源利用相对粗放,衢州历史形成的重化工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大、排放污染物多的特点,虽然近年来能耗水平在逐年下降,污染物排放量也在逐年削减,但衢州万元GDP能耗仍远高于其他市,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完成任务比率全省靠后。
| 对衢州决战“第一个高水平”的几点建议
2020 年是衢州“全面小康决胜年”,也是即将踏上“第二个高水平”(即现代化进程)的新起点,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衢州要确保与全省同步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任务更加艰巨。为此建议:
(一)决胜小康保民生,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1.保就业保收入。抗疫不松劲,扶贫不停步,尽管衢州各县(市、区)早已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但目前仍有低收入农户5.6 万户、8.2 万人需要帮扶。疫情当前,全市上下要千方百计提供就业帮扶,保障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返岗复工,确保这些家庭不因疫返贫;要积极主动提供产销帮扶,网上网下双管齐下,实现已有收入、减少疫情损失;要精准施策提供技术帮扶,不误农业农时,实现增产增收;对少数老弱病残、确实困难的要提供兜底帮扶,不落一人,不留死角。
2.强统筹强保障。实现城乡统筹,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建制镇、中心镇以及强镇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城镇规模做大,加快城镇人口聚集,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社会统筹,在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既要兼顾全面,也要抓住重点,在民众最关心的领域重点推进、重点突破,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地落实,各项重点惠民工作有序推进。
(二)优势再造抓产业,确保高水平小康不掉队
1.坚持“产业为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稳步发展第一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提升工业内部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吸纳就业强、涵养税源高、发展潜力大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生活性服务业,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物联网业、高端休闲业等。加快推进“两大产业”发展实现换道超车。狠抓产业创新,大力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和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康养产业、全域旅游,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推行经济提质增效,以“亩均”论“英雄”,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切实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开展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衢州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2.着力“优势再造”。全力推进全球招商计划,立足产业高端、技术领先、人才优势、项目支撑,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重大项目推进年”,再造衢州发展新优势,确保两个“高水平”都不掉队。围绕“十四五”规划深入开展调研部署,主动将衢州产业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全省进行有效对接,争取省委省政府将衢州的重点发展战略纳入全省的规划盘子,将部分对生态环境无影响、对地域和人才不敏感的省级重点培育的新经济、新产业布局在衢州,加速扩大衢州的经济总量、优化衢州的产业结构,让“新的增长点”“西进桥头堡”“建设大花园”等发展战略在衢州充分展现。
(三)特色发展创亮点,确保全面小康有衢州样板
1.绿色发展走在前列。衢州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的本底,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森林覆盖率全省领先。衢州要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衢州建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典范和“两山”实践、绿色富民的全国标杆。坚持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引进和发展低耗能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耗能低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低耗能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降低全社会能耗均量,努力把衢州建成高水平的绿色循环经济城市。
2.社会治理走在前列。衢州有良好的民主法治基础,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指数等指标都已完成或超过监测评价标准。衢州要继续发挥基层治理体系优势,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市,营造法治环境,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实现基层治理最优城市。要完善对重大风险的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确保不良贷款率不超过1.5%,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