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养生功法内练的缺失与回归

2020-01-10张建华李婷文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习练功法气功

蔡 峰,张建华,张 健,李婷文

传统的身体观在哲学意义上强调的是本体论的身体,这种观念在传统养生方面具有明显的体现。在内练的追求方面,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是习练者身体的内向反省过程。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的“坐忘”、佛家的“禅修”为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提供了专门的训练方法及指导思想。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尊重和强调身体实践感受,遵循传统养生思想和哲学观念,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人体自身的各种身体潜能,并体会在身体内向性训练过程中身心的满足。健康文明养生功法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同时,又必须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养生功法的科学化水平,促进传统养生功法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迈进。

1 传统养生功法相关概念界定

中国的养生功法包括传统养生功法和现代健身气功两个部分。传统养生功法主要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等方式,使身心协调发展,以达到增强人体机能和延年益寿的目的;[1]现代健身气功则是传统功法的继承与发展,是通过科学的论证、反复的实践而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健身养生方式。

气功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导引”“行气”“站桩”“坐禅”等,传统养生功法也被人们称为“气功”。气功,顾名思义是指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但气功之“气”,不同于呼吸之“气”,亦不是指空气之“气”,而是源于古人对宇宙生命的认识、感悟和萌发。[2]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日月精华之气;父母阴阳相媾而结为人的初始之“元气”,又叫“先天之气”;通过饮食物质所化生,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称之为“水谷之气”,又叫“后天之气”。[3]气功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武术的发展愈加紧密,促进了传统武术的养生功法的生成。传统武术具有追求“神形兼备”“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身心皆修”的价值取向。传统武术的内练以古代养生学和传统中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调形、调意、调息”来练气、养气,从而内壮身体。

拳谚中所讲的“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直接反映了传统武术内家拳所要追求的身体“内强外壮”的状态。武术中所谓的内功指一种采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人体活动形式。由于内功的习练以练气为主,因此也被称为“气功”。[4]当今,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缺失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无论是资料记载,还是前辈们的口述,抑或是现代人的亲身感受,都完全可以证实内向训练的可行性和内向训练的时效性。只要习练者按照内向训练的要求进行一次简短的训练,就会感受到这种看似神秘的训练方式的非常明显的训练效果。[5]武术的内家拳几乎都有各家练气的法门。尽管由于门派众多,我们无法逐个描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武术修炼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都是传统的养生文化和哲学思想。

2 传统文化神秘属性下的传统养生功法内练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养生功法。可以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传统养生功法的文化之根。气功文化中积存的神秘色彩,自明清以来就已经产生。农耕文明下发展起来的气功运动在特有的东方文化中不断地被赋予神秘性。其实,传统功法的内练不是一味地追求玄幻的感觉和境界,而是希望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养生功法的内练。养生文化中的丹田学说、中医里的脏腑理论及经络学说,还有传统文化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如“道”“气”“天人合一”“太极”等深深影响了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在中国传统内练的体系中,“丹田”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武术养生功法围绕丹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程序。

此外,某些特定的动作练习,同样需要意识活动的配合。以易筋经为例,“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手上托时,要求用意念观注两掌;“摘星换斗势”中要求目视上掌,意存腰间命门处;“青龙探爪”,要求意存掌心。[6]八段锦等健身功法,需要结合经络学说来加以练习。可见,功法内练本身就是一种意识思维活动。与西方体育不同,传统养生功法强调身心的真实感受,在传习过程中以心传口授为主,注重习练者自身的体悟。

3 当前传统养生功法发展的困境

首先,近现代以来,对包括中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造成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边缘化。传统养生功法同传统医学一样,在现代遭遇了质疑、排斥及限制。[7]加之,西方文化的全面入侵也极大冲击了我国的养生文化,改变了国人原有的养生方式。其次,“法轮功”的余毒未清,科学宣传的力度不足。曾经“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猖獗,导致人们扭曲了对气功的理解。对传统养生功法客观、科学、全面的了解,是参与传统功法的前提。传统养生功法既注重外练,同时也追求内练。这种内练存在于某种意义的超越性和宗教性。对于传统养生功法,我们应该在有所甄别的前提下弘扬与发展。

其次,竞技化发展定位。当前,传统养生功法一味学习武术竞技化的发展模式,导致传统养生功法陷入了体操化发展困境。传统养生功法内练缺失是当前养生功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操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功法内练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身心调养的部分被人为的剔除。最后,习练过程中出现了贪多、求全、“求玄”的不正确导向也限制了传统养生功法内练的传播。现代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健身、养生的过程中具有明显表现。一味地追求功法的习练数量和追求一些“气感”等玄幻的东西,阻碍了传统养生功法的发展。此外,传统养生功法自身的现代发展还存在可供群众练习的适宜练功地点较少、内容更新不及时、针对性功法较少、资格准入及培训机制不完善和现代国人传统文化缺失等诸多问题。

4 壁垒的破除:传统养生功法的发展路径

4.1 加强体育管理部门监管,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化发展

健身功法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已经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群众对健身、养生功法的认识逐渐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养生功法的未来发展要逐渐转变“政府包办”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保持文化特色和民族性的同时,逐渐构建以国家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新型健身养生体系。具体来讲,也就是养生功法的推广要以教育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为主导,构建省、市、县多级管理体系,并深入学校、社区、公园和广场等大众练功点;同时,政府部门的体育组织及管理活动应该突出公益性特点,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不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政府管理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的监管需要常抓不懈,尤其要防止邪教披着气功的外衣再次危害社会和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需要科学的健身理念作为指导,养生功法的发展也需要构建以行政监督管理为主,市场运营推广为辅的新型体育公益事业发展新模式。

4.2 设定资格准入门槛、规范师资培训,促进功法内容的丰富

传统养生功法的推广需要一大批的专业和职业人员的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员、高校体育教师、民间拳师作为养生功法传播的主要力量,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往往关乎教学水平和质量。当前,传统养生功法的推广,首先需要解决资格准入和师资专业化、培训正规化等问题。资格准入方面,由于传统养生功法的特殊性,一般要求教学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理论功底,这就需要引入具备技能与理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加快国内传统养生功法师资的培训和认证工作,规范社区体育指导员管理,加大公益扶持力度。此外,传统养生功法的内容作为功法教学的主要部分,需要适应现代人的观念和需求。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功法内容要丰富与更新,要注重地域性、实用性、文化性等特点;其次,功法创编方面,需要各个单位和各类专门性人才的积极配合与协作才能取得进展;第三,内容选择上,要精选传统养生功法中具有代表性和传播范围广的功法,摒弃气功文化中愚昧迷信的糟粕部分,并考虑到健身性、难度、强度、练习时间、意念运用的控制难度等因素;第四,传统养生功法练习机理的阐述,在符合传统功法内在规律与中医养生学理论的同时,也要与现代医学手段、现代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第五,著作的创编及修订方面,应注重传承传统养生文化,传播现代科学健身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完善原有功法的基础上,加快养生功法的创编,丰富现代健身养生体系的内容;第六,传统养生功法的教学要考虑受众的身体状态、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因素,所以,在教材创编上要注意健身性、文化性、普适性。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著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和《健身气功二百问》就很好地为健身气功的现代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

4.3 加强习练者个人的知识学习,促进传统养生功法的科学化发展

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与中医的经络学说及脏腑学说、古典哲学息息相关。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嘘、呵、呼、呬、吹、嘻对应的肝、心、脾、肺、肾、三焦,与养生学的四季养生息息相关。内练不是追求玄化过程,而是身体锻炼、心理调养、愉悦入静、入定精神和提高自我精神价值追求的一个身心共养的过程。养生功法既不能脱离传统文化,也不能抛弃身体的真实感受,一味地追求理论;过于强调思想而忽略身体最真实的感受,容易陷入玄学泥潭。[9]保持人们对气功的理智态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

传统养生功法内练的发展应在继承优秀功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创新,要符合现代社会人们从事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要求。[10]养生功法的传承,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促进传统养生功法的科学化发展。首先,要以科学为导向,破除封建迷信,进而使养生功法服务于现代人的社会生活;[11]其次,应加强研究成果向传统养生功法科学化转变;最后,体育主管部门要规范传统养生功法的市场准入标准。对俱乐部,培训班及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审核和定期检查,要立足传统文化和民族属性,通过科学论证、试点推广、培训教学、宣传推广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其长远发展。

5 传统养生功法内练的回归与体悟生命之乐

5.1 气功的拨乱反正及传统养生功法的内练回归

20世纪的80、90年代“气功”被人利用,导致了种种偏差。“气功热”导致的各种追求“气感”、神秘境界、特异功能、成仙成佛为最终目的,与养生的宗旨渐行渐远。[12]

我们要用科学扫除迷信与愚昧的积垢,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气功,既不神化、玄化,也不盲目抵制和愚昧贬低。只有提供科学的锻炼方式,传播正确的健身理念,养生功法的内练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彰显。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大众推广的四套健身气功为养生功法的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和运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2 传统养生功法健身性强化与身心愉悦的生命追求

养生功法的练习过程是习练者追求身心愉悦、体悟生命、增强生命感知力的身心修炼过程。虽然,在养生功法练习中由于习练者的动作质量、身心参与程度、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同,但是,他们却能在内练的过程中体会到身心的愉悦。可以说,养生功法内练的过程,不仅是精神和意识的调养,也是传统文化下自我感知和升华的过程。武术养生功法的内练通过习练者身体内观反省,对习练者的社会生活具有迁移和扩散效应。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习练者自身的心理治愈、精神慰藉、价值追求升华方面。

6 结语

我国现代健身、养生体系的建设,应以本土传统养生体系为主体,兼顾外来的健身、养生的体育手段,如印度瑜伽,西方健身、健美运动等身体活动方式。其中阻碍养生功法的现代化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养生功法理论研究的薄弱。[14]而传统文化的重拾与回归,是实现养生功法内练回归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习练功法气功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