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课程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2020-01-10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诊断学中医学西医

河北中医学院

刘 坤 寿好长△ 侯晓洁 梁文杰 马国平△△(石家庄 050091)

提要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指在中西医结合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中西医教学活动基本程序和范式。实验诊断学与中医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分别构成中西医结合实验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而形成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理念。在授课中注入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总论中增设中西医结合内容,在各论中增加中西医结合应用,在展望中介绍中西医结合科研,逐渐形成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基本范式为中医类专业西医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西医结合指综合统一中、西医学知识,创造新医学,[1]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整合医学的典范,[2]而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在中西医结合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中西医教学活动基本程序和范式。实验诊断学通过实验获得肌体病理生理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和康养提供客观依据,是研究检验医学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类专业本科生重要的桥梁课和必修课。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精髓,将西医辨病手段和方法渗透在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准确把握中、西医理论的结合点,使中、西医内容按恰当比例兼容结合、相得益彰。[3]笔者以实验诊断学为例,探索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在中医类专业西医课程的应用。

1 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特点

1.1 临床性 实验诊断学在学科目录中归属于临床医学,由于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高频率广范围应用,临床性成为其最显著的教学特点之一。无论以检查项目为线索还是以中医病证为线索,临床意义始终是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中心内容。尽量接触临床并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成为实验诊断学教学主要原则之一,这与中医学及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学习要求不谋而合。

1.2 广联性 实验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生物化学、病原免疫学、生理学等)到临床医学(血液病学、肝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的桥梁学科,由于其与众多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医学学科天然而成的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广联性成为其又一个显著的教学特点。通过讲授临床疾病的实验诊断机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一处,实现各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是实验诊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4]这符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以及“具备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教学基本要求。

1.3 数据性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数据学科,由于几乎所有的实验结果均可以数据表达,使数据性成为又一个教学特点。透过数据的不变与变化、量变与质变、升高与降低、正常与异常,捕捉潜藏于数据背后的肌体的生理病理信息,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2 实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

2.1 授课中注入中西医结合理念 中医的宏观理念、经验理念、整体理念、恒动理念与西医的微观理念、实验理念、分析理念、动态理念相结合,构成中西医结合理念。授课中引入中医知识并注入中西医结合理念,是在西医课程建立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的唯一途径。[5]例如针对各实验诊断项目,不仅要讲授在西医临床中的应用,还要介绍在中医临床中的意义;不仅要讲授在西医辨病中的应用,还要介绍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中医的宏观、经验、整体、恒动思维与西医的微观、实验、分析、动态思维并不排斥,统一两者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将逐步形成新的医学思维,并有利于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的新的医学模式。

2.2 总论中增设中西医结合内容 将中医学与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关系作为总论的重要内容。首先,介绍实验诊断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实验诊断是人类利用显微镜和生化反应观察肉眼难以见到的微观世界,实验诊断中的理学检查与中医望诊闻诊别无二致。第二,引入中西医在实验诊断学的结合方式。包括互补性结合、相符性结合及发展性结合等,其中互补性结合包括中医学的宏观、经验、定性,分别与实验诊断学的微观、实验、定量结合;相符性结合包括中医学的整体、恒动、治未病观念,分别与实验诊断指标的组合性、动态性与早期性相符。[6]第三,引入微观辨证概念,即利用现代科技在微观层次上辨证。最后指出实验诊断可以为西医临床服务,也可以为中医临床服务。

2.3 各论中增加中西医结合应用 将实验诊断指标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作为各论的重要内容。实验诊断的基本内容是各检测指标的基本概念和临床意义,在临床意义中,不仅介绍在西医临床的应用,而且介绍在中医临床的应用。第一,引入实验诊断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应用[7-8]。如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是肺痨、悬饮、尫痹、肌痹、瘰疬等中医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血脂、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为消渴和脱疽的诊断依据之一;血清蛋白为水臌的诊断依据之一等。第二,引入实验诊断在微观辨证中的应用。[9]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检查对于中医“治未病”有重要意义,HBV携带者隐而不显,伏而未发,属“未病”范畴,HBsAg检查主导了辨潜证。再如,白血病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中[10],血小板检查是白血病气阴两虚型、毒热炽盛型、瘀血痰结型的辨证参考依据。

2.4 展望中介绍中西医结合科研 将实验诊断指标在中医科研中的应用作为展望的重要内容。科研通过实验而实现,实验与科研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科研项目的常规化即进入临床成为实验诊断项目。第一,证本质研究。实验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即通过实验诊断指标找到证的物质基础。找到反映证候特点的特异的实验诊断指标,对于中医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不可或缺。实验诊断的实验性、定量性与客观性为中医诊疗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为中医学建立西医学界能够接受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而架起一座中医学与西医学互相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第二,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利用实验诊断指标研究具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是许多研究生课题的中心内容。第三,中药抗多药耐药菌研究。可能阐明中药缓解抗菌药物耐药及耐药菌敏化的作用机制。[11]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层次,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验诊断教学,受到普遍欢迎。通过对60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满意率高达96.3%。76.7%的同学认为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优越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教学模式,86.7%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模式有益于中西医知识的贯通和掌握,93.3%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模式有益于锻炼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86.7%的同学认为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有益于掌握实验诊断知识。此均佐证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4 结语

实验诊断学既与中医学密切联系,又与西医学密切联系,使其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和中西医临床的交集。微观性、广联性、数据性是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实验诊断学与中医学的密切联系、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分别构成中西医结合实验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而形成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乃至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授课中注入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总论中增设中西医结合内容、在各论中增加中西医结合应用、在展望中介绍中西医结合科研,逐渐形成中医类专业实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基本范式将为中医类专业西医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促进中医检验学学科逐步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诊断学中医学西医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