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析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部门图书馆信息化

(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521)

1 信息化对应用型本科图书馆发展影响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生产力的演进与提升,也成为举世公认的社会发展背景,从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信息化正在从馆藏内容、读者服务、馆际互动等多角度影响和改变着图书馆的存续与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一般可以划分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3个阶段(王林,2004),其中自动化、网络化已在多数高校实现,而数字化阶段的目标则是在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资源丰富的“联合、开放、电子化”的文献服务体系。

高校基于自身特定的教学与科研需求,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支持能力要求更为迫切。但受限于有限的资源配给,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并不均衡,在数据化建设方面差异较大。以985、211为代表的头部群体从财政资金,到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支持,甚或杰出校友等社会力量补充,资金相对充裕,能够从馆藏资源、硬件设施等建设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众多的省属普本则在学校整体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处于勉力维持状态,无法获得信息化转型所需的有效支持,普遍存在各种不足。

2 应用型本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情况

2.1 校内发展定位

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发展趋势,现在主流的共识就是“转型”,向以“知识中心”和“智慧图书馆”为代表的下一代图书馆转型,在空间、资源、服务、管理等主要因素方面创新求变。目前很多普本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中,对于这一未来预期缺少必要的认知,只是相对增加了电子资源的保有量,客观上仍在强调图书馆的实体属性,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脱节,因而无法更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也无法有效满足师生、乃至社会用户的需求。

2.2 信息化建设缺少深层推进

受限于资金约束,大量普本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只能在学校网络建设的整体带动下,完成部门二级网站、业务系统升级改造等初级层面,更深层次的馆藏资源建设,特别是各类为科研所需的数据库,在购买与更新方面,校内需求与部门采供缺口非常大。随着各高校教师队伍更新换代,科研需求不断提升,也成为部门饱受诟病之处。

2.3 部门职员意识与能力提升

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看,信息技术的现时水平,与馆员的技术能力及其与信息化建设的呼应至关重要,包括技术部职员专业技能的系统运行、维护,也涉及流通、采编等部门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任何部门在能力与认知方面的欠缺,都可能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但由于图书馆在学校通常属于二线单位,部门发展前景、个人事业远景以及岗位待遇等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普遍人才匮乏,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为继。

3 建议与对策

3.1 转变认知,顺应时代发展

受财政资金总量制约,国内公办高校的梯度发展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不会产生大的改变,广大的普通院校在无法获得有效财政支持的前提下,资金紧张将是一个长期影响高校发展的因素。但学校的战略布局的长期性,需要合理均衡的安排各部门的发展,避免在未来出现因忽略非核心部门而产生拖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最终需要依托于高校本身的发展及战略定位,高校图书馆在构建自身战略规划时,也应时刻将自己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成为其有机的组成与影响因素。

3.2 借船出海,寻求高校互助与社会化支持

随着信息资源的飞速增长,仅靠个体馆资源的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开放式获取与信息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赋予图书馆诸多新的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包括通过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借传递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在当前新的环境变迁、自身资源所限的前提下,实现借力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在内部资源无法有效覆盖自身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可以谋求包括捐助、社会力量共建、馆际合作等外部资源支持。

3.3 提升服务能力,借助读者需求促进馆员的信息化意识

作为教学与科研的必要保障,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体现着是自身的软实力。当今社会整体的信息化、移动化发展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在有效掌握校内师生诉求,保障将服务工作前置,借助主流的信息工具,优化师生的信息获取感受,并加以有效引导,形成服务与需求的良性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馆员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隐性提升。同时,有限的资源配给,更需要图书馆自身在资源配置、运用方面的精细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增强在校内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部门图书馆信息化
图书馆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