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01-09姚先丽吴志远李坤彬孙平鸽刘亚鸽焦冰

广东医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肌力功能障碍阻力

姚先丽, 吴志远, 李坤彬, 孙平鸽, 刘亚鸽, 焦冰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康复医学部(河南郑州 450052)

脑卒中属于临床多发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可遗留多种后遗症,其中以肢体功能障碍最为常见,需及时给予康复措施干预[1-2]。既往临床多通过肢体功能训练进行康复干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显示,多数患者康复期间因疾病自身影响,难以有效参与康复训练,加之肌力、肌张力异常等因素,导致康复效果欠佳[3-4]。肌力训练可有效增加肌力,而等速肌力训练因恒定速度、顺应性阻力特点成为主要训练方式。同时,由于脑卒中患者通常伴有部分或全部呼吸肌(如腹肌、肋间肌、膈肌等)功能障碍,导致核心稳定性不同程度减退,对康复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于肢体康复训练的同时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需要不断探讨。阻力呼吸练习可通过建立有效呼吸形式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活动能力改善患者核心稳定性。本研究选取我院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旨在明确等速肌力训练配合阻力呼吸练习对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干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病程、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肢体功能障碍位置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项目例数年龄(岁)性别[例(%)]脑卒中类型[例(%)]男女脑梗死脑出血混合性研究组6058.74±4.3733(55.0)27(45.0)26(43.33)24(40.00)10(16.67)对照组6059.13±5.0135(58.3)25(41.7)27(45.00)25(41.67)8(13.33)t/2值0.4540.1360.335P值0.650.7130.738项目例数病程(月)MAS分级[例(%)]肢体功能障碍位置[例(%)]Ⅰ级Ⅱ级左侧右侧研究组601.96±0.3936(60.00)24(40.00)32(53.33)28(46.67)对照组602.02±0.3637(61.67)23(38.33)33(55.00)27(45.00)t/2值0.8760.0350.034P值0.3830.8520.855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中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5];均经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均为首次发病;均属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楚,无听力、理解障碍; MAS分级Ⅰ~Ⅱ级或肌力达3级及以上;坐位平衡1级;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自愿签订知情承诺书。

1.2.2 排除标准 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病情处于恶化阶段者;伴有严重骨科疾病者;存在其他神经系统或精神系统疾病者;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因理解、沟通障碍、神志不清而致无法配合训练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等速肌力训练,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型号为Biodex System-4型,购自美国BIODEX公司),调至等速向心训练,下肢练习:接通动力仪阻力垫,固定于腿部内踝上约3 cm,仪器动力轴轴心平对膝关节股骨外侧踝,设定测试速度为60°/s,共进行5组,30次/组,每组间隔0.5 min;上肢练习:端坐位,调节座椅及机头角度为0°,下肢固定,肩部放松,肘关节固定于支架,腕关节呈中立位伸直,紧握或以弹力绷带将手固定于操纵杆把手,准备体位,肘关节活动范围调至100°,练习前指导患者热身约2 min,全力屈伸,以120°/s、60°/s角速度实施等速训练,各角速度10次为1组,每天共进行2组,每组间隔0.5 min。

1.3.2 研究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阻力呼吸练习,取舒适体位,连接呼气软管及呼吸训练器,检查是否存在缝隙,一手持训练器,另一手放于上腹处,平静呼气、含住吸气软管,缓慢吸气,吸气时腹部外凸,吸气流速提示活塞增高至最佳刻度后,维持吸气不变,直至难以再吸入空气,吸气软管松开,缩口唇做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腹部内凹,放于腹部的手可随之对前下方施加一定压力,吸气和呼气时间比值约1∶2,2~3次/d,10~15 min/次。两组均训练8周。

1.4 观察指标

1.4.1 运动能力 两组干预前、干预4、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判定,包括下肢与上肢部分,其中下肢部分包含7大项,共0~34分;上肢部分包含10大项,共0~66分,分值越高,则提示肢体运动能力越好。

1.4.2 平衡功能 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判定,包括14项内容,每项0~4分,总分0~56分,分值越高,则提示平衡功能越好。

1.4.3 步行能力 两组干预前、干预4、8周后10 m最大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起立-行走(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其中10 m MWS采用醒目(如黄色)胶带于直线距离为16 m的平地上进行标记,记录患者从3 m走至13 m所用时间(精确至0.01 s),速度=10 m/时间(s),共进行3次测试,每次间隔2~3 min,取最大值;TUGT测试:患者自选速度,进行3 m行走折返,准确记录其背部离开椅背至再次坐下(臀部触碰椅面)时间,共测试3次,每次间隔2~3 min,取平均值。

1.4.4 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干预前、干预4、8周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判定,包含10项内容,每项0~10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运动能力 干预4、8周后,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能力比较 分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平衡功能 干预4、8周后,两组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步行能力 两组干预4、8周后10 m MWS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8周后TUGT较干预前明显缩短,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平衡功能比较 分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表4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分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4 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干预4、8周后MB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肢体功能障碍属于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之一,通常是因脑损伤而致运动传导通路、运动细胞不同程度受损,减弱肢体主动控制能力、降低肌张力、肌力,引发运动功能障碍,还极易导致患侧下肢产生异常伸肌痉挛,降低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6-7]。同时,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可因呼吸功能减退,影响核心肌群稳定性,若忽视呼吸肌训练,则可能导致康复效果欠佳,康复进程缓慢等不良现象[8-9]。因此,临床针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注重肌力训练与呼吸肌训练,以改善运动功能,加快康复进程。

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新型肌力训练方式,具有恒定速度、顺应性阻力等优势,既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置合理运动速度,保障运动相对稳定,无加速运动,还可确保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阻力随肌力增加而逐渐增加,从而使任何肌肉活动均于可承受最大阻力下完成,有利于强化康复训练效果[10]。同时,等速肌力训练可提供全范围屈伸交替训练,并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给予针对性抗阻训练,具有提高膝关节屈伸肌肌群肌力,调节关节主动肌、拮抗肌比值作用,有利于维持、增强关节及核心稳定性[11-12]。俞长君等[13]研究表明,于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强化呼吸肌运动控制训练,对提高机体运动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具有显著作用。而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首次于等速肌力训练基础上实施阻力呼吸练习,数据显示,干预4、8周后,研究组FMA上肢、下肢,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者联合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分析原因,阻力呼吸练习主要是利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进行康复干预,患者可根据其容量设置、流速指示合理调节、把握自身吸气容量及速度,从而逐渐形成正确深慢吸气模式[14]。同时,患者在使用阻力呼吸训练器时需平静呼气、克服仪器阻力吸气,可建立有效呼吸形式,改善吸气肌肌力及耐力,还可减少气道陷闭,增加潮气量,降低呼气阻力,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还有利于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加快运动功能改善[15-16]。本研究数据还显示,干预4、8周后,研究组10 m MWS高于对照组,TUGT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等速肌力训练配合阻力呼吸练习可显著提高步行能力。究其原因,在肌力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可强化呼吸肌群力量、膝关节屈伸肌肌群肌力,明显改善躯干控制能力,从而使核心肌群在产生、传递、控制力量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增强肢体负重能力,维持膝关节稳定,进而提高步行能力[17-18]。

相关资料数据统计显示,国内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在200万左右,其中因残疾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导致无法独立生活者占70%~80%[19-20]。而研究表明,日常生活能力是以生活自理为前提、主要体现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行为能力,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21-22]。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明确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对比显示,研究组干预4、8周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等速肌力训练配合阻力呼吸练习可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原因可能为等速肌力训练配合阻力呼吸练习通过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行为能力,为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供有利条件。但本研究未详细探究等速肌力训练配合阻力呼吸练习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需作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综上所述,等速肌力训练配合阻力呼吸练习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行走功能,还可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力功能障碍阻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