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0-01-09冯瑞霞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阅读文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冯瑞霞

(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甘肃 甘南 746300)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包括语句解释、分析段落、概括文章中心和探究写作手法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呈现固定化、程序化的特点,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只为追求最终的结果,而忽视阅读过程中对内容的思考,难以发挥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作用。在新课改下就是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使语文阅读充满生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进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核心素养。

一、转变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局限在考试考查的几个方面,使阅读教学渐渐成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模板,学生在此种教学方法下,缺乏对阅读文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是机械地进行模式化的学习训练,学生在缺乏对阅读文章探究的兴趣下,难以进行真正的阅读训练,进而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核心素养时,首先要转变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不再为追求最终的结果进行阅读,而是真正投入其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例如教师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超越具体问题层面,在了解文章的内容下,明白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中心,使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自身对文章内容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摆脱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局限性,以此真正锻炼学生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散文是作者抒发真情实感的一种写法,学生深入其中对文章进行情感体验,可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了解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孤独的眷恋和对美好的向往之情,学生真正参与阅读过程中,转变以往的阅读思维方式,可以感受到阅读过程之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阅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完善和发展。教师在语文阅读中首先转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让学生超越为了问题而阅读的局限,在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成效。

二、创新阅读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对学生进行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方面的培养,更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对作者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下,通过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探究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语文阅读素养。

例如在学生阅读《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中不同人物性格的理解。《雷雨》这篇课文具有紧凑的故事情节,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蕴含深刻的意义,学生只有真正深入地阅读文章,对不同人物性格有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所说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按照角色进行对话交流,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要深入文章中的人物,站在人物的立场上思考对话背后的真正内涵。通过学生分角色阅读思考,让学生体验到剧中阶级斗争的矛盾,认识到这篇文章的本质。同时这种模式更适合学生阅读戏剧型文章,进一步体验话剧的特点。教师创新学生阅读文章方式,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开展阅读学习探究,使学生在充满新奇感的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课内延伸课外,拓宽阅读途径

当代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网络时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好的理解。由于课内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缺乏对文章背景的认识,通过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课内阅读中的缺陷,使学生深入地阅读文章,借助互联网信息对阅读学习方面的辅助作用,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成效,不断提高自身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高中教材中《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个外国人,文章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作者对种族歧视的强烈抨击和对自由民主的积极向往,学生在缺乏对作者生活时代背景的理解下,很难对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外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自主搜集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在了解课内阅读中所缺少的辅助信息后,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对作者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和整理,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文章内容,便于学生探寻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旨。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和角度,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完善,拓宽学生运动思维方式,使其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的阅读资料中,而是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更深的理解,加深对作者文章的认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开展文化建设,激发阅读兴趣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可以对学生自身素养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开展特色文化建设活动,给学生营造乐于阅读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生活中逐渐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发挥环境对学生行为方式的潜在影响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给学生设立读书墙,学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级内与其他同学分享,使学生将个人的有限资源变为公共的无限资源加以利用,此外,教师也可以评选班级内的阅读之星,对在阅读方面有出色表现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激励班级内的其他同学更加积极踊跃地参与到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的学生分批举办校园报刊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中,提高学生在阅读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感。教师在学生阅读建设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满足学生被认可的心理诉求,有助于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动力,达到以点带面的阅读教学效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全员阅读的良好教学局面。教师给学生开展特色文化阅读建设,满足学生阅读心理需求,是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五、结语

教师在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选取适合阅读的方法方式,为学生的语文阅读提供更多途径和手段,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动力,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为自身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和今后发展提供帮助。相信在教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价值,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阅读文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为学生打开阅读文章的便捷之门